“希望推廣”“太貼心了”引發熱議!博物館新設特殊空間,連工作人員都驚訝于其意外需求
“九州國立博物館將開設‘安心室’!”——這則推特公告發布后,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歡迎:“令人開心的房間”“求全國推廣…!!”“太暖心了”。
究竟什么是“安心室”?
這個劃分為輪椅專用區、大靠墊區和舒適座椅區的空間,專為“對刺激敏感人士調節情緒”而設。館方期待道:“希望這個空間能讓更多人安心參觀!”
針對該公告,網友們留言:
- “作為曾在活動中昏倒的人,真心希望推廣…!!”
- “對于有感官過敏和恐慌癥的我簡直是福音”
- “最適合作為首次參觀的博物館”
- “這設計太棒了!!雖然美術館展廳也會放椅子,但看展時經常頭暈”
- “遇到精彩展覽時,作品沖擊力太強會導致類似暈眩的不適感,這種空間太必要了”
- “希望各類場所都能設置,我在人多的地方會‘醉人’(人群眩暈癥)…”
可見這個滿足特殊需求的“非常規”空間確實擊中了痛點。
關于4月2日啟用的“安心室”設立始末及社會反響,九州國立博物館教育推廣負責人西島這么解釋:
“借鑒海外設施,從易實施項目著手…”
本次公告標注了#CalmDown#CoolDown標簽,顯示其與近年逐漸普及的“鎮靜舒緩室”功能相同。在嘈雜公共場所提供安靜空間的理念正被廣泛接受,除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外,2025大阪世博會也計劃設置。九州國立博物館則將其命名為“安心室”。
西島介紹:“本館以‘全民共享的博物館’為目標持續推進改進。此前已推出面向視障、聽障人士的專項服務。”例如提供無障礙導覽APP,舉辦視障者與明眼人共同鑒賞的對話活動等。
在推進這些項目過程中,館方開始關注其他障礙群體。“針對發育障礙人士的服務始于2024年。2022年我在新加坡考察無障礙設施時,發現當地已引入‘感官地圖’和鎮靜室。我們便從最易實施的地圖項目著手。”
“感官地圖”是為發育障礙及感官過敏人士標注館內光線明暗、噪音水平、人流密度等信息的導覽圖,該館命名為“安心地圖”。
為何選用“安心”命名?
在福岡市發育障礙支援中心專家指導下,館方發現僅靠地圖無法涵蓋所有需求,于是追加制作了用照片和淺顯文字解說參觀流程的“安心指南”。
西島解釋:“專家指出,發育障礙人士面對陌生環境或強光、噪音、人流等刺激時易出現情緒波動,此時需要類似鎮靜室的休息空間。這就是設立安心室的緣由。”所有方案均獲該支援中心監修。
為與先行推出的“安心地圖”“安心指南”保持統一,加之專家認為“CalmDownRoom等名稱尚未普及”,最終選用直觀的“安心室”命名,同時為熟悉該概念的人群標注了鎮靜室象形圖標。
實景揭秘:特殊空間有何玄機?
安心室位于博物館一樓商店后方,與免費體驗展廳“亞洲庭”相鄰,位置相對隱蔽。三個主題房間各具特色:“雪之屋”允許穿鞋進入且兼容輪椅;“月之屋”需脫鞋進入,配備大型坐墊;“花之屋”保留穿鞋設置,主打舒適座椅。
室內提供降噪耳罩等舒緩用品,燈光亮度可自主調節,等候區設有陪同人員專座。
意外反響:連“博物館疲勞”群體也受益
雖然尚未接到游客正式反饋,但西島注意到社交平臺上大量“看展眩暈”的留言:“沒想到對普通觀眾也有需求,確實出乎意料。這或許與‘博物館疲勞’現象有關。”
“博物館疲勞”指參觀文化設施時產生的身心倦怠感,普通觀眾也可能出現。這種惠及多元群體的設計理念,與其他無障礙設施的價值不謀而合。
盡管啟用時間尚短,西島已陸續收到使用者反饋:“實際體驗者評價‘情緒平復了’‘房間設計太棒了’‘不同功能分區很貼心’。社交平臺上‘值得推廣’等正面評價也很多。”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要這種空間?對于害怕人群、社恐、自閉癥患者來說,這樣的地方是真的可以喘口氣的地方。不知道哪天我們中國也會導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