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是早就知道歷史的進程,也許就無法理解淮海戰役中,為啥國民黨會敗的這么快速。要知道這場戰役中,國民黨投入的兵力高達80萬人,還有國軍的精銳部隊,像第5軍還有18軍裝備可全部都是美式的,戰斗力自然不用說了。而解放軍這邊只有60萬人,在兵力上我軍就沒有優勢。
另外武器裝備還屬于小米步槍的狀態。所以這樣一對比就可以看出,誰的能力更高了。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不無法想象,國軍到底是怎么被解放軍打敗的。說實在的這個答案也挺好理解的,總結出來就是五個字,那就是將乃兵膽。要說部隊能不能打仗,最主要的還是要看負責指揮這支部隊的人。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役中負責的主要兩個指揮是陳毅與劉峙,竟然都沒有對這場戰役有實質性的掌控與指揮。而真正負責指揮得就是粟裕與杜律明。說起來他們的緣分還是挺奇妙的,也算的上是棋逢對手了。那么粟裕與杜律明都是怎么彼此評價雙方的呢?
其實這還得從杜律明被俘虜的時候說起。在1949年淮海戰役進入了最后階段,華野對國民黨的最后一支部隊展開了進攻。而負責這支部隊的就是杜律明,只是4天的時間,杜律明就在安徽的蕭縣被俘虜了。杜律明可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將領,還被稱為嫡系干將,那么在被我軍俘虜后,自然是想要殺身成仁,以表達自己對國民黨的忠誠,所以他就直接拿著石頭撞自己的頭。
之后還是陶勇找到蘇榮對他下了命令,讓他一定要勸說杜律明不能輕易死了,一定要好好的被帶到粟裕的面前。因為蘇榮是負責政治工作,所以他就接受任務,來到了杜律明的面前,在經過多方面的勸說后,杜律明才慢慢冷靜下來,然后杜律明就與蘇榮討論淮海戰役的情況。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蘇榮說擊敗國軍的將領是粟裕,杜律明聽后感覺很不可思議。在杜律明看來,這場戰役就是陳毅指揮得,怎么說也應該是他打敗了國民黨。
蘇榮在看到杜律明這么驚訝后,就開始將淮海戰役中粟裕的軍事部署,詳細的告訴杜律明,這個時候杜律明也沒有心結了,好好聽蘇榮說。在將整個內容都聽完之后,杜律明的疑慮也就全明白了,而他也感慨道,粟裕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每一步的算計還有分析都不容易的,也都是非常精密的。可以說是料敵于先,有著超群的智謀。
之后杜律明就被帶到了粟裕的面前,他們兩個對手也算是正式見面,在經過交談之后,彼此也是相聊甚歡,還非常的投機。而粟裕在這之后也給予了杜律明公平的評價。他說杜律明在國軍中絕對是一等一的軍事將領,有勇有謀戰績也出色,只不過他身上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只能打勝仗,不可以打敗仗。順風打仗的話,他是能夠將自己全部的才能發揮出來,可是逆境的時候,他就很容易戰敗。
而杜律明在聽到粟裕這么評價他的時候,竟然沒有任何的反駁還很認可,覺得粟裕對他的評價是公正的。而且杜律明自己都說在處于優勢的時候,他是可以將能力發揮出來,然而在劣勢的時候,滿盤皆輸就可能是他最后的結局。
實際上,杜律明在面對營救黃百韜兵團問題時,做出的選擇就已經決定了淮海戰役最后的結局。畢竟他自己也明白,國軍如果真的去營救,最后的結果就是戰敗,可是他卻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而且在決定營救的時候,又沒有盡全力,那么最后的結果也就沒有辦法改變,國軍戰敗是注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