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克而瑞主辦的“2025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工作發布了研究成果。《2025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及2025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50強、細分領域單項榜正式發布。
據了解,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從八大方面,共設有20個二級指標和44個三級指標。是國內關于上市房企綜合實力最重要的專業測評研究成果之一。該項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18年,并得到業內和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本次測評還發布了2025房地產配套供應鏈上市公司測評成果,在入榜相關供應鏈行業表現方面,2024年房企投資開發熱情明顯下降,裝飾設計、幕墻工程、景觀設計、水泥等行業,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均呈明顯下滑趨勢;而建筑電氣、電線電纜、軟體家居、智慧停車等行業,企業營收和凈利潤仍保持平穩增長。
測評成果解讀
1
入榜企業分析
測評對象持續減少,華潤排名維持榜首
從核心測評指標來看,2024年上市房企總資產規模均值為1334.04億元,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為228.49億元,兩者均值同比下降且降幅擴大;盈利能力方面,上市房企凈利潤均值為-1.37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均值為0.24%,較上年有所下降;償債指標方面,上市房企凈負債率均值較上年上升7.24個百分點至83.99%;經營效率方面,存貨周轉率均值總資產周轉率均值均有小幅下降。
榜單顯示,10強上市房企排名出現變化,榜單變動率為10%。其中,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國海外發展排名維持前三;招商蛇口、龍湖集團、綠城中國、萬科A、越秀地產、華發股份、新城控股分列第四至第十名。華發股份為2025年新晉10強。50強上市房企榜單變動率為6%,較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有3家新進榜企業,分別為嘉里建設、九龍倉集團、上海臨港。
2
資本市場表現
指數整體波動較大,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報告顯示,以2024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滬深300指數全年累計上漲14.68%,申萬房地產行業指數全年累計下跌2.15%,跑輸滬深300指數16.83個百分點,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內排名相對靠后。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全年累計下跌17.41%,跑輸大盤41.59個百分點,內地房地產板塊與港股房地產板塊整體走勢均大幅度弱于大盤。進入2024年四季度,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產市場成交等多項指標出現改善和企穩跡象,資本市場活躍度較高,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有所恢復。
2024年,上市房企每股收益平均值大幅下降。在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壓力增大、居民收入預期不穩定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購房者對房地產市場信心不足,銷售持續低迷,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雙降,疊加存貨跌價計提、銷售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房企利潤空間被壓縮,每股平均收益下降。
盡管上市房企估值水平較上年有所提升,但市盈率和市凈率指標仍低于全市場平均水平,表明市場對于房地產行業前景較為悲觀。上市房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多家房企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將資金主要用于保交付、去庫存或優化資產結構,分紅總額繼續下降,股息率創新低。
3
運營規模
銷售規模持續走低,資產規模降幅擴大
202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延續調整態勢,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金額累計同比全年均處于負增長區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9738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銷售面積規模回落至2009年水平;新建商品房銷售額96750億元,同比下降17.1%,銷售金額回到2015-2016年水平。
2024年,上市房企總資產均值為1334.04億元,同比下降6.66%;凈資產均值為400.84億元,同比下降2.91%;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為228.49億元,同比下降11.42%;營業利潤均值為5.50億元,同比下降74.94%。增速方面,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總資產、營業利潤均值繼續下跌,且下跌幅度擴大,凈資產均值增速由正轉負。
4
償債能力
杠桿規模持續增長,債務重組進展加快
2024年30強上市房企融資總額為3934.61億元,同比增長2.02%。長期償債能力方面,2024年上市房企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為61.68%,與上年基本持平,凈負債率均值為83.99%,較上年上升7.24個百分點。短期償債能力方面,2024年上市房企流動比率均值為1.41,速動比率均值為0.53,兩者與上年相比均有小幅下降。現金短債比中位數為1.05,較上年下降0.10,總體來看,上市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有所下滑。
另外,從違約情況來看,2024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利好政策持續落地,高危房企基本已經暴露信用風險,房企違約數量持續下降。2025年以來,在政策相繼落地與市場信心修復的雙重加持下,碧桂園、融創、世茂等多家房企的境外債重組迎來進展,部分中小房企債務重組過程面臨不少波折,主要原因在于中小房企的優質資產占比較小,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難以取得債權人的信任。
5
盈利能力
行業利潤大幅壓縮,房企盈利整體收縮
2024年,上市房企營業利潤均值10.39億元,同比下降52.65%,降幅較上年有所擴大;凈利潤均值-1.37億元,同比下降114.35%,凈利潤均值首次轉負;凈資產收益率均值0.24%,較上年下降1.18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均值0.93%,較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各項盈利能力指標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上市房企息稅前利潤均值為9.63億元,同比下降55.57%,受到息稅前利潤大幅下降影響,上市房企總資產報酬率均值較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上市房企總資產報酬率主要集中在0-5%區間,整體盈利水平較上年有所下降。
6
成長能力
開發收入降幅擴大,拿地投資戰略趨同
2024年上市房企的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均值均同比下降。具體來看,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同比下降11.42%,營業收入均值同比下降14.59%,凈利潤均值同比下降114.32%;凈資產均值同比下降2.91%。2024年上市房企利潤規模延續下降趨勢,多家上市房企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時降低,且降幅有所擴大,凈利潤均值首次由正轉負。
從拿地情況看,2024年上市房企拿地投資表現更加謹慎,10強上市房企全年新增土地價值為4093億元,同比下降42.80%,投資相對積極的頭部國央企,投資力度也表現為下滑且同比降幅大多超過20%。拿地區域方面,2024年各企業拿地選擇高度趨同,一二線城市核心地塊是多數房企的共同選擇。頭部房企依托資金優勢,持續強化對高能級城市優質土地資源的戰略性增儲,重點地塊競爭激烈,多數中小型房企受制于流動性壓力收縮投資半徑,市場分化明顯。
7
經營效率
存貨周轉速度下降,企業分化狀態持續
2024年上市房企存貨周轉率均值為0.36,較上年下降0.03;流動資產周轉率均值為0.23,較上年下降0.04;總資產周轉率均值為0.15,較上年下降0.03。受房企銷售金額下降影響,存貨周轉率均值、流動資產周轉率均值、總資產周轉率均值都有所下降。
2024年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企業經營及存貨周轉遇到較大的挑戰,部分房企通過承接改善性住房市場需求、強化核心區域的投資優勢保證銷售增長的穩定性,使得存貨周轉率保持較高水平,企業間分化現象持續。從上市房企整體投資態度來看,仍然謹慎。多家民營房企已停止拿地,企業資產表持續收縮,上市房企的存貨均值同比下降9.75%,連續三年負增長。2024年存貨同比下降的上市房企占比約為80%,下降幅度大多集中在20%以內。
8
社會責任
納稅金額繼續下降,踐行ESG已成共識
在全球經濟向可持續發展轉型的背景下,ESG實踐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考量。當前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重變革,行業著力轉變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旨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重塑增長邏輯,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于房企而言,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利于優化能源管理,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同時也能滿足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需求,增強企業競爭力。截至2025年5月18日,10強上市房企全部發布2024社會責任相關報告,50強上市房企中共有44家發布2024年社會責任相關報告。
在稅收方面,房地產行業整體規模龐大,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房企響應高質量發展號召,積極履行納稅義務。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整體低迷導致房企營業收入持續下滑,經營層面的壓力直接傳導到了納稅表現,上市房企中有七成出現所得稅負增長情況。2024年,上市房企納稅額均值為9.32億元,同比下降約23.92%。
9
創新能力
住宅產品競爭加劇,多元業務平滑利潤
產品創新方面,隨著政策推動及住房改善需求的增長,住宅產品正在邁入一個更高標準、更高品質的時代,第四代住宅逐漸成為房企突破同質化競爭的關鍵。營銷創新方面,在房地產市場調整周期,快速去化實現銷售回款是房企的主要目標,多家房企項目采用創新型營銷手段,項目營銷的重要性凸顯。
數字化創新方面,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以及房地產行業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為滿足多元需求,房企推動智慧化、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實現產品各環節貫通,提升競爭力。多元化業務方面,當前上市房企重視現金流安全,在多元化業務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一方面對沉淀資金較多、業務回報周期過長的業務板塊減少投資。另一方面,多家房企將經營性業務作為業務轉型重要方向,成為房企獲得穩健營收的壓艙石。
小結
202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深度調整,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持續下滑,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周轉速度、經營效率、成長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下降。進入2025年,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房地產政策延續寬松基調,政策重點圍繞保交房、城中村改造,以及存量商品房及閑置土地收購等方面,地方政策不斷優化向購房者釋放利好信號,一季度以來市場成交保持止跌回穩的良好態勢,于房企而言,需要積極把握結構性機會,挖掘不同城市不同購房群體的結構性需求,提升貨值變現能力,有效推動銷售增長和資金回籠。
附:測評指標體系說明
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從運營規模、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經營效率、創新能力、社會責任、資本市場表現八大方面,采用收入規模、開發規模、利潤規模、資產規模、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相對盈利能力、絕對盈利能力、銷售增長能力、利潤增長能力、資本增長能力、資源儲備、生產資料運營能力、人力資源運營能力、經營創新、產品創新、納稅責任、社會保障責任、慈善捐贈、企業在資本市場運行情況等20個二級指標,采用房地產業務收入、租賃收入、房地產銷售面積、持有型物業持有面積、資產總額、利潤總額、現金短債比、市盈率(PE)、市凈率(PB)、每股收益(EPS)等44個三級指標來全面衡量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
擊上方公眾號,閱讀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