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2025年5月22日,聯想集團(00992.HK)發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25財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達4961.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創歷史第二高位;凈利潤99.51億元,同比增幅達37%。然而,這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卻未能贏得市場認可——當日港股聯想集團股價午后直線下挫,收盤報9.59港元,跌幅達5.24%,總市值縮水至1187億港元。股價與業績的背離,折射出資本市場對聯想未來增長可持續性的深層疑慮。
一、財報核心數據:增長背后的結構性矛盾
從財報數據看,聯想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大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力:
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全年營收3647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PC業務全球市場份額達23.8%,與第二名差距擴大至3.8個百分點。AI PC在中國市場筆記本總銷量中占比達16%,智能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營收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升至全球第四。
ISG基礎設施業務集團:全年營收1048億元,同比激增63%,且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盈利。這一表現反映出聯想在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布局初見成效。
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全年營收610億元,同比增長13%,運營利潤率超過21%,成為聯想高利潤率業務的重要支柱。
然而,第四財季的財務表現卻暴露出結構性矛盾:營收同比增長23%至1220.91億元,但凈利潤僅8.92億元,同比驟降42%,遠低于市場預期的106.42億元。聯想將此歸因于非現金認股權證公允值虧損,但市場更關注其核心業務增長質量的隱憂。
二、股價下跌的三大核心誘因
1. 盈利預期與現實的落差
盡管全年凈利潤增長37%,但第四財季的凈利潤大幅下滑直接擊碎了市場的高增長預期。野村證券分析師指出,投資者此前對聯想的盈利預期可能基于以下假設:
AI PC滲透率加速:市場期待聯想在AI PC領域的先發優勢能快速轉化為利潤增長,但實際占比16%的滲透率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智能手機業務復蘇:盡管海外市場增速顯著,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萎縮,聯想能否持續突破華為、小米等中國廠商及三星、蘋果的圍剿仍存疑。
關稅逆風下的利潤侵蝕:聯想美洲市場營收占比超30%,而生產基地集中于中國,關稅成本上升對利潤率的擠壓超出市場預期。
2. 訂單前置的“寅吃卯糧”風險
財報顯示,亞太區(除中國外)收入同比增長29%,中國市場銷售額提升26%,美洲區收入增長19%。然而,這種增長部分源于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為應對關稅變化而提前下單的“訂單前置”現象。這一短期行為雖推動營收增長,卻可能導致未來需求透支。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警告,若全球PC市場需求復蘇不及預期,聯想可能面臨庫存積壓與需求斷崖的雙重壓力。
3. 智能手機業務的長期不確定性
盡管聯想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營收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但全球市場份額僅列第四,且在中國市場已邊緣化。匯豐銀行此前將聯想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并預測其智能手機發貨量將在未來幾個季度以兩位數下滑。這一判斷基于兩大邏輯:
品牌價值高估: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后,未能有效整合其品牌資產,反而因運營效率低下背負沉重包袱。
競爭格局惡化: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聯想在5G、影像技術等核心領域的研發投入不足,難以與頭部廠商抗衡。
三、戰略轉型的“長跑”與資本市場的“短視”
面對質疑,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強調:“盡管潮汐不由我們控制,但聯想的航向始終牢牢把握在我們的手中。”從財報看,聯想正通過三大戰略應對挑戰:第一是AI技術深化布局。IDG業務中AI PC的占比提升,反映出聯想試圖通過技術溢價彌補硬件利潤率的下滑。然而,AI PC的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市場對聯想的長期投入回報周期仍存疑慮。第二,基礎設施業務擴張。ISG業務連續兩個季度盈利,標志著聯想從硬件制造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初見成效。但云計算市場的馬太效應顯著,聯想需在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夾擊下尋找差異化競爭點。第三點,服務業務高利潤率鞏固。SSG業務21%的運營利潤率,為聯想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然而,該業務規模占比僅12%,難以完全對沖硬件業務波動風險。
四、未來展望: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考驗
聯想的財報喜憂參半,折射出傳統硬件廠商在產業變革中的兩難困境:一方面需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需應對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于投資者而言,聯想的長期價值取決于以下三大變量的演繹:首先是AI PC的市場接受度。若AI PC能成為個人電腦市場的新增長極,聯想有望憑借先發優勢重塑競爭格局。其次,基礎設施業務的盈利能力。ISG業務能否持續盈利,將是聯想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還有智能手機業務的戰略取舍。是繼續投入資源爭奪市場份額,還是收縮戰線聚焦核心優勢領域,考驗著管理層的戰略定力。
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聯想的“航向”能否穿越短期波動,最終取決于其戰略轉型的執行力與市場環境的適配度。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這場“長跑”的終點,或許才是評價聯想價值的真正時刻。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