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值守制度是有效發現緊急情況、應對突發問題的必要舉措,是各地各部門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然而,記者近期在基層走訪調研發現,一些部門和地區的值班制度出現泛化、僵化、應付化等異化苗頭,空耗基層精力卻難以匹配實際工作需求。
泛化、僵化、應付化
不管事多事少,一律值班。對于公安、應急、醫院等部門單位,值班值守工作能有效應對各類突發狀況。而在不少基層干部看來,對于諸如婦聯、文聯、科協等部門而言,在周末、假日值班不涉及相關工作,值班并無太大必要。
有的值班一個月,結果沒見幾個人。為了應對“村干部走讀”等不良現象,一些地方出臺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有村干部告訴記者,鄉鎮要求村兩委干部每天有人在村委會接訪或接待群眾辦事,實際情況卻是,他們經常值班一個月也見不到人來辦事。
10秒沒接值班電話,連累單位挨了批評。某市一名小學教師向記者透露:“學校領導曾強調過值班紀律,要求我們必須在值班電話響起5秒內接聽,(而)另一學校一名教師在節假日值班期間未能在10秒內接起檢查人員打來的電話,被點名批評。”
造成人力浪費,加重基層負擔
一方面,“為值班而值班”難以匹配實際工作需要。一些干部坦言,目前基層治理模式和事務處理方式已經發生顯著變化,過去“守在電話機旁等鈴響”的工作模式已不適配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模式和需求。
另一方面,“沒苦硬吃”造成基層人力物力的浪費。每年寒暑假,社交媒體上總能刷到一些教師發布的吐槽視頻。一名小學教師表示,節假日期間學校一般會安排領導、老師等值班值守,而除了接受上級部門可能安排的檢查外,他們的任務僅僅是巡視校園、檢查衛生、來訪人員登記等簡單工作。
壓減基層不合理值班
一是破除“一刀切”式值班,根據實際需要,分層分類“按需”優化值班制度設計。
二是摒棄“值班就是等在辦公室、守在電話旁”的舊認知,采取靈活多樣、“適銷對路”的新型值班方式。如值班人員保持手機暢通,以不耽誤事務處理為標準即可,將形式回歸內容,同時利用大數據預警等信息化手段,發現新情況,應對新問題。
三是規范、優化節假日值班檢查,減少對程序、形式等的過度苛責。在確保值班人員對重大突發事件等真正需要響應的情況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時,明確禁止以攤派工作、濫用屬地管理等為形式的響應式值班行為。
四是給予節假日依然堅守崗位的基層干部職工更多關心關愛。如建立健全補償機制,通過補休、補貼等方式彌補值班期間的付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