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訊一項研究表明,超過3500種動物正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而人們在全面理解動物面臨的風險方面存在巨大空白。5月2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生物科學》。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William Ripple表示:“我們正處于地球野生動物生存危機的初期。到目前為止,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是過度開發和棲息地改變這兩大威脅。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我們預計它將成為第三大主要威脅。”
Ripple與合作者利用公開的生物多樣性數據集,分析了現有35個動物綱中70814個物種的數據,并根據動物綱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的氣候變化風險,對這些物種進行分類。
研究發現,6個動物綱中至少有1/4的物種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其中包括蛛形綱、唇足綱、珊瑚蟲綱和水螅綱等。其他綱中的一小部分物種也直接面臨氣候變暖帶來的威脅。
“我們尤其擔心那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Ripple解釋道,海洋吸收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大部分熱量,由于這些動物移動能力有限,難以迅速逃離不利環境,因此變得越來越脆弱。
此外,對動物種群的突發影響還可能表現為熱浪、野火、干旱、洪水等極端事件導致的大規模死亡。
“越來越多的大規模死亡事件帶來的連鎖效應可能會對碳循環反饋機制和養分循環產生影響。這些效應也可能影響捕食、競爭、傳粉和寄生等關鍵的物種間相互作用,而這些都是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Ripple說。
Ripple表示,如今,以色列沿海軟體動物數量已減少90%,這就是海水溫度持續上升造成的,表明無脊椎動物極易受到沖擊。其他例子還包括2021年太平洋西北部“熱穹頂”現象發生時的數十億只潮間帶無脊椎動物死亡,以及2016年一次嚴重海洋熱浪導致29%的大堡礁珊瑚大規模死亡。
大規模死亡并不僅限于無脊椎動物。Ripple指出,在2015年至2016年間,北美西海岸約有400萬只海鴉因極端海洋熱浪引起的海洋食物網變化被餓死。同一場熱浪還導致太平洋鱈魚的數量減少了71%,原因是代謝需求增加和獵物減少。此外,海洋熱浪很可能也是導致北太平洋約7000頭座頭鯨死亡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分析旨在初步評估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物種造成的風險。”Ripple說,“了解這些風險對于制定決策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全球數據庫,記錄所有生態系統中動物物種因氣候變化而大規模死亡的事件,并加快評估目前被忽視的物種。”
Ripple指出,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存在偏向脊椎動物的問題,而脊椎動物在地球已命名動物物種中占比不到6%。“我們需要更頻繁地對所有物種進行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并更多考慮其適應能力,以便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政策規劃。”(蒲雅杰)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biosci/biaf05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