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和穩定的基礎,在鋼筋水泥搭建起來的城市“叢林”中,其實也有許多野生生物的身影。江蘇南京集山水城林于一城,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今天在南京最大的城市公園,正在進行著一場生物監測活動。
摸清家底 生物多樣性監測持續開展
總臺記者 秦睿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的一處濕地,通過航拍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玄武湖公園都是被城市包裹起來的。作為“城市綠肺”,玄武湖公園有著豐富的植被、優質的生態系統,吸引了不少的生物物種。此刻,生態環境部門的團隊正在進行例行的觀測活動。
水中生長“白鷺樹”
重要物種成監測對象
專業團隊正在利用各類設備進行觀測,他們所觀察的地方,就是前方那一片樹林,樹林中停歇著很多白鷺。
白鷺作為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物種,對于筑巢地的生態情況有著很高的要求。由此可以判斷出這一片區域整體上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是非常不錯的。
最新監測技術投用
生物多樣性大摸底
除了這些大家比較熟知的觀測方式,還有一項最新的技術在今年的觀測中派上用場——空氣DNA采集儀。在我們每天賴以生存的空氣中,存在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胞碎片、微生物顆粒等,當這些微生物在空氣中流動時,它們的DNA也會釋放在空氣中。
這個設備上有六個透明的管道,開關打開時,空氣中的微生物樣本會被高轉速的氣流吸入到這些管道中。樣本采集后,研究人員經過分析,能掌握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多種生物現身
家門口“意外來客”增多
除了通過專業調查隊伍進行調查,南京也有不少對生物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觀測和記錄。
上述畫面就是南京的一位動物愛好者在家門口架設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她在四年多的時間里,陸續發現了60種生物物種的身影。
物種愈加豐富
生物“朋友圈”越來越大
根據最新的統計,江蘇省的生物物種數已經更新到了8842種,新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種,在調查中,發現了中華虎鳳蝶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在,我們的生物“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和更多生物朋友們和諧共處在這片天地中。
地方立法 系統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今天(5月22日),《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以下簡稱《條例》),江蘇也成為全國繼云南、山東后,第三個以地方立法形式系統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省份。
《條例》圍繞江蘇省生態系統特點,從生態系統保護、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保護、保障監督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根據《條例》,江蘇將推動形成全省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全面獲取全省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變化趨勢。據了解,江蘇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省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并于今年底建成20個生物多樣性觀測站。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 吳軍:這些觀測站的建設為后續持續觀測我們區域的重點生物,包括科研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條例》還明確指出,對可能造成重要生態系統破壞、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和生境損害的建設項目審批時,除了依法開展環評,還應當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進行評價。同時,明確列出了包括京杭大運河、里下河湖蕩、寧鎮山脈、入海河口等在內應當優先實施保護、修復的典型生態系統名錄。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