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5月19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廣東省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肇慶學院舉行。本屆“挑戰杯”廣東省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社科院、省科協、省學聯等多部門和肇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肇慶學院承辦。作為廣東省影響力最大、覆蓋面最廣、含金量最高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之一,大賽以“青春助力百千萬,挑戰致勝新賽道”為主題,涵蓋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肇慶“百千萬工程”專項賽四個類別。
賽事自今年啟動以來共吸引來自全省161所高校的20余萬名大學生參賽,累計創作3.6萬余件科創作品,參賽作品數、人數創歷屆省賽新高。經過專家評審,最終確定139所高校的971件(主體賽831件、專項賽140件)作品闖入決賽同臺競技,近4000名師生向決賽發起沖擊。經過角逐,我校共有14支隊伍脫穎而出,獲得賽事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
祝賀所有獲獎師生!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獲獎項目風采。
01、省賽二等獎項目團隊
項目名稱:《雙重注意力驅動的LF-Transformer輕量化齲齒風險評估模型:中學生多維預測框架》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荔枝“四維立體”農業模式及產業鏈推廣研究》
所在學院:城建學院、管理學院
參賽類別: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壹樹分千枝,壹燈分千角--關于千角燈非遺基因的承續與多模態再生機制研究》
所在學院:傳藝學部
參賽類別: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以“誠”會友,以“新”煥城 -基于“SOSTAC&AARRR”模型下新型“城市會客廳”賦能增城區域經濟發展路徑探究》
所在學院:商學院
參賽類別: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02、省賽三等獎項目團隊
項目名稱:《基于 OFDM 通信系統資源分配算法研究》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基于多模態融合的2DCNN-GRU-AT電能質量擾動識別分類》
所在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基于深度學習 TabNet 的地鐵客流量預測研究》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城市夜間工作者空間使用模式與困境--以廣州市為例》
所在學院:城建學院
參賽類別: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項目名稱:《“智攀雙驅,重構未來”- ReCoBot柔性搬運機器人》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項目名稱:《基于 YOLOv11 與 TinyML 結合的智能 AI導盲系統》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項目名稱:《多模智驅,番茄采養革新--多模態感知的番茄智能采摘養護系統》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項目名稱:《基于可見光通信與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車聯網系統》
所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項目名稱:《白海豚號--基于無人艇的智能輔助救援系統》
所在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項目名稱:《明眸π--鄉村兒童視力篩査 VisionAI瞳助手》
所在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參賽類別:科技發明制作
近年來,學校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化改革,構建了全面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教育體系。以“國創賽”“挑戰杯”“三創賽”等重要賽事為引領,形成了“校內培育-導師指導-精準孵化-動態跟蹤”的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機制。同時,該校還配套實施了“大創項目”“攀登計劃”“展翅計劃”“創客訓練營”“企業菁英實訓營”等一系列人才培養項目,旨在支持大學生團隊進行科技創新的基礎研究工作。通過多種措施并舉,學校積極助力青年科技創新實踐,為青年大學生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在此,向獲獎隊伍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指導競賽和組織賽中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學校將繼續激勵和引導華立學子勇攀科技高峰,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貢獻華立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