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日報、“文明山東”“文明德州”公眾號等多媒體發(fā)表文章《好人山東|只因一句承諾,她替去世兒媳照顧患病親家十余年》,報道齊河好人馬玉蘭的先進事跡:馬玉蘭,女,中共黨員,1953年5月生,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焦廟鎮(zhèn)周莊村人。多年來,她精心照顧患病兒媳,在她眼里兒媳就是女兒。為讓兒媳安心養(yǎng)病,她義無反顧照顧兩位生病親家,兒媳去世后,她更是將親家母接到家中,無微不地照顧……她是一位樸實的勞動婦女,是兒女眼中的好母親,是街坊鄰居眼里的模范典型。馬玉蘭曾獲“中國好人”“山東好人”“德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在德州市齊河縣焦廟鎮(zhèn)周莊村,有一位名叫馬玉蘭的農(nóng)村婦女,她沒有轟轟烈烈的成績,卻用無私奉獻感動了無數(shù)人,因此獲得“中國好人”“山東好人”“德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今年72歲的馬玉蘭,身材并不高大,但卻曾扛起三個家庭的生活重擔。
2007年,兒媳席愛紅查出尿毒癥,而此時親家公癱瘓在床,親家母也因腦血栓無法自理。看著被病痛和照顧雙親壓力雙重折磨的兒媳,馬玉蘭心疼不已,便對兒媳說:“你安心治療就好,不用擔心,你爸媽我們一定會照顧好!”那段時間,馬玉蘭和老伴一邊照顧兒媳和孩子,一邊照顧兩位親家,每天往返4公里,堅持給老兩口送飯、喂藥、打掃衛(wèi)生,1000多個日夜風雨無阻。
2011年,由于病情惡化,兒媳離開人世。彌留之際,兒媳哽咽著說:“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我的爸媽……”馬玉蘭拉著她的手說:“你放心就好,有我們在,誰都掉不到地上。”話畢,兒媳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那句承諾,馬玉蘭一直記到現(xiàn)在。
此后,馬玉蘭往親家跑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照顧也更加無微不至,除了送飯喂藥、料理家務外,她還自學了理發(fā),定期帶著工具幫兩位親家理發(fā)。
2014年,親家公也因病去世,為更好地照顧親家母,馬玉蘭干脆將她接到自己家照顧。每天,馬玉蘭都變著花樣給親家母做飯,仔細地喂藥、洗腳、梳頭,空閑時就聊天開導她。在馬玉蘭無微不至的照料下,親家母漸漸從親人去世的陰霾中走了出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也將馬玉蘭當成了精神支柱。有時,馬玉蘭出門時間長了點兒,親家母就會鬧脾氣不肯吃飯。于是,家中的農(nóng)活兒就全權(quán)交給了老伴周玉森。
“我老伴是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大伙兒都說她人美心善,她做什么我都全力支持!”說起馬玉蘭對親家母的照顧,周玉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家人平平安安比啥都好。”時光流逝,如今,馬玉蘭的體力大不如前,親家母的自理能力也越來越差,不僅走不好路、說話不利索、聽力也出現(xiàn)問題,有時候心情不好還會發(fā)脾氣。鄰居建議馬玉蘭把親家母送到敬老院去,但馬玉蘭堅決不同意:“在一起生活久了,感情也深了,去敬老院我怕她不習慣。”她還表示,要照顧親家母到底。
這位平凡的農(nóng)村婦女,飽經(jīng)人間疾苦,卻一直用行動默默展現(xiàn)著勞動人民的淳樸與善良。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齊河積極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擦亮“大義齊河”道德品牌, 引導廣大群眾學模范、做榜樣,爭做公民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
來源:文明齊河
宣傳合作/廣告設計:1865343975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