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樓道雜物的“溫情清理”,到商戶難題的“上門解憂”,再到安全隱患的“未訴先辦”,正如寶山路街道一位居民所言,“這里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每一件小事都辦到了我們心里。”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寶山路街道以黨建引領為針,以“多格合一”機制為線,通過網格工作站統籌調度、黨建聯席會議協同發力,努力繡出群眾關切、網格聯動的基層治理精細圖景。
家中清出8噸垃圾,消除安全隱患
家住寶山路499弄的魏老伯常年囤積舊物,家中雜物堆積高達2米,樓道蚊蟲滋生、異味彌漫,鄰里矛盾一觸即發。
街道平安辦、居委干部等網格工作站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溝通,收效甚微。近日,魏老伯突發腦梗,居委干部與社區民警連夜協助其子將老人送醫,以“紅色關懷”贏得魏老伯父子信任。“那次搶救后,我爸終于松口同意清理。”魏老伯兒子回憶說。
在清運階段,街道管理辦、城運中心調度清運車輛和8名清潔人員,兩天共清運垃圾8噸,同步協調消毒站對其家中和樓道進行全面消殺。考慮到魏老伯身體條件與生活需求,網格工作站聯動街道服務辦與養護院資源,與其兒子深入交談后,幫助魏老伯入住海江瑞祥養護院,享受全面專業的醫療護理與周到的日常生活照顧。
事后,魏老伯兒子送來錦旗,鄰里關系也因這場“清理行動”悄然回暖。“現在上下樓打招呼的人多了,這才是家的樣子!”鄰居陳阿姨笑道。
服務送上門,商戶“省”了十余萬元
青云路是滬上聞名的眼鏡特色商業街,不僅有個體經營的眼鏡商鋪,還有日月眼鏡城、開泰眼鏡兩家專業市場。不過,每年商戶們都要為驗光設備送檢“跑斷腿”——精密儀器搬運難、送檢耗時影響經營,成為107家商戶的共同痛點。
為此,寶山路市場監督管理所牽頭成立眼鏡行業黨支部,依托“多格合一”機制,街區黨支部結合日常走訪,摸排商戶需求,制定“一戶一檔”,邀請市計量檢定中心黨支部啟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送服務上門行動,推出“三合一”服務,現場填單—即時檢定—問題反饋,對180臺合格設備張貼綠色二維碼,12臺不合格設備指導返廠維修。
此次活動惠及107戶商戶,節約成本超10萬元,推動商戶簽署《計量誠信承諾書》,真正將“紅色生產力”深度轉化為行業規范效能,協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質。
未訴先辦“零延時”,守護出行平安
寶昌路632弄小區門口經過市政道路“美麗改造”,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齊平,道路煥新顏值大增,但改造后機動車違停遮擋視線,居民出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趙禮靜在“四百”大走訪中發現隱患后,網格工作站迅速啟動“書記領辦”機制,將該問題列為黨建聯席會議優先級議題。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帶隊實地勘察,聯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共商方案,最終確定“警示+隔離”方案:在出入口施劃黃色網格禁停區,安裝3根不銹鋼防撞樁,既阻隔違停又保障非機動車通行。
方案確定后,施工作業當即開始,僅用3天即完成改造。新設的警示標識格外醒目,防撞樁上還貼有反光條,夜間也能清晰警示。
改造后,居民紛紛點贊,接送孩子的李阿姨感慨道:“現在出門放心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突然冒出來的電瓶車了。”
工作人員介紹說,改造全程依托網格工作站“日調度、周復盤”機制,實現從問題發現到工程驗收的“零延時”響應。下階段,寶山路街道將不斷深化“四百”走訪機制,持續推動“未訴先辦”向“未訪先知”升級,讓更多“紅色微治理”項目在街角巷尾生根開花。
記者:黃競競
編輯:梁慧
封面圖:圖蟲創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