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熬夜一個月,體檢轉氨酶飆升到200多,醫生警告再不改作息就危險了!”近日,一篇名為《28歲程序員肝損傷求救》的帖子引發熱議。發帖人小林自述因長期加班、飲食混亂導致肝功能異常,評論區迅速被“護肝攻略”占領,其中不少有相同經歷的人安利了國產清肝科技,有用戶稱“堅持吃3個月,脂肪超標大幅減輕”,還有人曬出體檢報告:“ALT(谷丙轉氨酶)從98降到25!”……號稱比護肝片還好用的新興科技,究竟有何“魔力”?
圖/社交平臺求助帖
中國科學家破解護肝密碼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述國產護肝科技,真實名稱為倍清肝(Lier Pure),是一項由多種肝臟養護研究領域熱門物質組合的膳食制劑。核心成分包括擔子菌提取物、二氫楊梅素和護肝菌AKK001等熱門研究物質,其研發背景與國內頂尖科研團隊緊密相關。
官方披露,該制品由數十位醫藥學研發人員歷時3年攻關完成。多所高校研究證實:擔子菌提取物在肝臟解毒酶系統激活上頗具優勢,二氫楊梅素則對肝纖維化進程有明確抑制表現,兩者協同作用可多維度修復肝損。
值得一提的是,AKK001這一成分的加入頗具戲劇性,其菌株來源于百歲老人腸道。研究團隊在篩選上千種天然化合物時,從如皋百位百歲老人樣本中分離出AKK001菌株。實驗顯示,其能顯著降低酒精性肝受試體的炎癥指標、緩解肝損。倍清肝研發團隊表示表示“這項成果已申請國家專利,并商業化售出超10萬瓶。”
618期間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倍清肝,其數據表現頗佳:京東旗艦店評價區給出正面反饋達千條,復購率高達65%。產品包裝以深綠色為主調,主打“科技護肝”概念,60粒定價大三位數,定位中端市場。
圖/社交平臺求助帖
記者走訪上海某寫字樓發現,不少白領將此類產品視為“清肝新寵”。“我們項目組人手一瓶,熬夜趕PPT前吞兩粒,第二天臉色不會蠟黃。”從事廣告行業的李女士坦言。
然而,熱潮背后亦有隱憂。部分商家打著“平替版倍清肝”旗號,在拼多多等平臺以9.9元低價兜售三無產品。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病科主任張偉提醒:“護肝類產品若含非法添加成分,可能加重肝臟代謝負擔,消費者務必認準官方店鋪。”
專家解讀:護肝≠萬能,三類人群需謹慎
針對倍清肝的走紅,業內觀點也呈現兩極分化。北京協和醫院肝病專家指出:“擔子菌和姜黃素確有保肝作用,但臨床效果因人而異。例如,酒精性肝病患者需先戒酒,單靠外源物質無法逆轉損傷。”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長期情緒壓抑者易肝氣郁結。這類人群若盲目服用護肝產品,可能掩蓋真實病因。”醫生建議脂肪肝患者可嘗試倍清肝輔助調理,但需配合運動與飲食控制;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則應優先接受規范治療。
在社交媒體上,“倍清肝”的用戶反饋也呈現分化。杭州的趙先生分享:“應酬多,酒量差,喝前吃兩粒第二天不頭疼,體檢甘油三酯也降了。”但也有消費者吐槽:“空腹服用后胃痛,改成餐后吃才緩解。”對此,京東客服回應稱:“產品含姜黃素,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議隨餐服用,此外,肝臟修復周期長,至少需連續服用3個月才能評估效果。”
市場亂象頻發:科學選擇比跟風更重要
隨著“養生年輕化”趨勢加劇,護肝產品已成百億賽道。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護肝類保健品市場規模突破80億元,90后、00后貢獻超四成銷售額。然而,行業標準缺失導致魚龍混雜。
專家建議消費者:“選擇有臨床試驗背書的產品,避免迷信‘速效’宣傳。日常可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堅果等天然護肝食物。”對于新興護科技,他持審慎樂觀態度:“成分組合有創新性,但長期安全性仍需觀察。”
從“朋克養生”到科學護肝,年輕人對健康的焦慮催生了新消費浪潮。
正如小林在帖子評論區回應網友:“不敢再拿命換錢了,護肝藥+調整作息雙管齊下,希望明年體檢能過關。”或許,比產品更重要的,是重新審視那些“以肝換薪”的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