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寄望能“停火止戰”的談判,僅維持了不到兩個小時就無疾而終。伊斯坦布爾的會議桌剛散,烏克蘭上空的防空警報就響徹夜空。
據外媒消息,當地時間5月18日凌晨,俄軍突然出動273架“沙赫德”無人機,瞄準基輔州瓦西里科夫的烏軍空軍基地發動猛烈空襲,多處目標被精準擊中,爆炸聲持續了整整三小時。
事實上,這次空襲并不只是簡單的“震懾”,而是一次實打實的高強度實戰演練。據烏軍通報,俄軍沒留情面,讓烏方空軍基地的防空系統出現短暫癱瘓,包括至少兩套“愛國者”導彈系統和一處雷達指揮中心在攻擊中受損嚴重。
跑道被炸出多個大坑,一架尚未起飛的蘇-27戰機在機棚內被直接摧毀。當地的居民在深夜避難所中熬過了最驚險的時刻,許多手機拍下的畫面顯示,整片夜空被密集的爆炸照亮,宛如前線的“火力試驗場”。
談判為何如此迅速地談崩?原因不難看懂。俄方一開口就是強硬底線:烏克蘭必須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四州全面撤軍,并“正式承認”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主權。換句話說,烏克蘭不只要“退”,還要“認”。烏方代表的回應也毫不含糊:“根本不可能。”隨即會議氣氛驟然降溫,最終不了了之。
事實上,這場談判更像是一場帶劇本的對峙。俄方并不指望這輪談判真能換來和平,它真正想要的,是通過談判設置新的外交“戰線”,同時用軍事行動穩住自己在戰場上的優勢。因為從當前戰場形勢來看,俄軍確實在逐步掌握主導權。
在烏東的恰索夫亞爾方向,俄軍已推進至城區西側的工業區,正在利用新一輪戰術無人機與炮兵協同作戰,持續對烏軍防線進行“切片式”蠶食。據美媒報道,恰索夫亞爾可能是俄軍下一階段重點攻堅的“突破口”,一旦拿下,將撕開頓巴斯防線的最后一道完整屏障。
而在哈爾科夫以北,俄軍近期調集了兩個摩步師和一個空突旅,試圖復制阿夫迪夫卡的“多向合圍”模式。烏軍在該方向的工事建設嚴重滯后,且因兵員緊缺難以形成連續防線。部分地段已經由地方防衛隊頂替正規軍,這直接降低了整體作戰效率。
相比之下,烏軍的處境愈發艱難。西方援助仍處于“卡殼”狀態,前線部隊彈藥緊張,許多連隊一周內只能獲得不到兩天的炮彈補給。更嚴峻的是,烏軍的主力部隊已持續輪戰超過18個月,士兵心理與體力雙重疲勞,補員系統也出現嚴重斷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談判,普京和特朗普都未親自出面,而是讓各自相對邊緣的代表“走過場”。
其實,這放在外交層面上來講,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他們都不打算讓這場戰爭很快結束。盡管澤連斯基還在想用礦產土地換取美國對俄的施壓,但劇本卻并不是這么寫。才兩小時不到,普京“談完就打”,其實能看出他心里早有規劃。
此時進一步展示實力,就是俄方的態度。
而特朗普呢,依然沒把烏克蘭當回事。冷處理戰爭,把它作為美俄重新調整關系的一張牌,留到更合適的時機打出,不至于被戰場形勢所束縛。也是極為機智的。畢竟,一個烏克蘭還不值得特朗普把自己栓死。
而且,俄羅斯此次空襲也很有意思。據外媒消息,這次俄軍戰術與技術含量比以往高多了。首先俄方不再以無人機作為單純“耗材”,而是配合衛星圖像與電磁偵察精準打擊特定高價值目標。
歷經多年俄烏血戰,如今的俄軍明顯在嘗試重構空襲作戰模式。目前看來,俄軍要先削弱防空系統,再集中摧毀關鍵設施。這種打法對烏軍來說極具破壞性,尤其是在目前防空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俄方這波組合拳,目的很清楚:一方面繼續推進戰場進展,另一方面試探烏方及其盟友的底線。如果烏克蘭無法快速恢復軍工生產并穩定補給線,那么下一輪戰役中的失地,很可能不止一個恰索夫亞爾。
對烏克蘭來說,現在的局勢已經進入一個“騎虎難下”的階段。繼續談?條件太苛刻;不談?戰場壓力愈發吃緊。除非西方援助出現大轉折,或內部實現一輪有效動員,否則很難在短期內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沒有實力就只能被吃透,這事已經在戰場和談判桌上演的淋漓盡致。畢竟,就連期望和平的談判,都變成了戰術陷阱。
而作為助力的美西方,如今不是自身難保,就是觀望。“盟友”都是這幅死出,若澤連斯基沒有新底牌,等待他的結局恐怕不算太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