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近日公布了一項耗資1750億美元的"金穹"防御系統計劃,宣稱這一"黃金穹頂"將保護美國免受全球最強武器的攻擊。該計劃立即引發俄強烈抗議,國際社會擔憂其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軍備競賽。
在發布會上,特宣布已選定該防御系統架構,將整合陸海空天基攔截裝置,包括天基傳感器和攔截彈。他承諾這套系統能在兩年半內部署完成,在其總統任期結束前實現"近乎100%的防護",稱其為"關乎國家存亡的重要工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透露,系統將分階段部署,優先防護威脅最大區域。
技術細節顯示,"金穹"系統旨在實現四層防御:在導彈發射前實施摧毀、助推段攔截、中段攔截及末段攔截。為實現這一目標,五角大樓計劃部署400-1000顆監測衛星及200顆攜帶攔截彈的作戰衛星,部分衛星將定點駐守俄等對手國上空。但專家指出,中段攔截面臨巨大技術挑戰,現有攔截成功率不足40%。
預算爭議隨之浮出水面。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僅天基系統未來20年就需5420億美元,而特朗普政府已申請首期250億美元撥款。防務分析人士約翰·蒂爾尼警告,整套系統總成本可能突破2.5萬億美元,且技術可行性存疑。
軍工復合體暗流涌動。盡管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公開表示不愿參與,但業內人士透露其星鏈系統可能承擔衛星發射任務。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傳統軍火巨頭與新興科技公司正展開激烈競標,超過180家企業參與五角大樓的供應商會議。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提醒,須警惕企業借機推銷過時技術套取資金。
歷史陰影重現引發擔憂。該計劃被視為里根"星球大戰"計劃的現代升級版。1983年提出的戰略防御倡議最終因技術瓶頸和冷戰結束擱淺,當時還是參議員的拜登就曾批評其"不計后果"。如今,反對者警告"金穹"可能重蹈覆轍,既打破核威懾平衡,又給納稅人帶來沉重負擔。
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累積。伊朗4月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俄烏沖突中頻繁的無人機攻防,都為該計劃提供了現實依據。支持者認為,建立多層次防御體系能贏得戰略反應時間,但批評者反駁這只會刺激對手發展更尖端武器。正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卡拉科所言:"導彈防御不是玩接球游戲,而是為其他戰略手段爭取時間窗口。"
隨著2026年首個部署節點的臨近,圍繞"金穹"的爭議將持續發酵。這項交織著技術創新、地緣博弈與利益爭奪的超級工程,或將重塑21世紀的全球安全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