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的烈日如熔爐般炙烤著幾內亞贏聯盟西芒杜礦石出運碼頭的施工現場,這是中國港灣在非洲承建的碼頭工程,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負責具體的施工作業。陽光下,展板上的地質勘探圖被照得锃亮。施工區域內,灰白色花崗巖、黃褐色黏土與青黑色砂層交錯堆疊的地層剖面,宛如餐盤上層次分明的千層酥。項目經理宋曉龍望著這片海灘,神色凝重:“要把558根灌注樁釘進這‘地質千層酥’,絕非易事!”
作為西芒杜鐵礦的關鍵配套工程,碼頭需在復雜地層中開鑿孔洞,置入鋼筋骨架籠并灌注混凝土,形成穩固的灌注樁。然而,這里的地層結構堪稱 “地質迷宮”。項目籌備會上,總工尚艷坤指著剖面圖解釋:“海相淤積層軟如奶油,河流沖積的砂層又硬又脆好似酥皮,底下的陸相洪積花崗巖則是塊誤入的‘硬骨頭’,鉆孔時孔壁極易坍塌。” 技術團隊最終決定,采用平均長度28米、壁厚12和15毫米的鋼護筒 “扎” 入地層,以此構筑堅實的孔壁。
首根灌注樁施工時,沖擊鉆以既定力度鑿開土層,鉆頭卻在巖土交界處突然扭曲。“不同地層受力迥異,必須對癥下藥!” 技術員周鵬連夜召集施工隊伍研討。眾人捧著巖屑樣本反復研究,針對各類地層特性總結出作業技巧后,當場就啟動設備驗證可行性……三個星期的時間里,操作手們練就了“聽聲辨層”的絕活:鉆頭撞擊花崗巖時發出“鐺鐺” 脆響,鉆進黏土則轉為“噗噗”悶響。憑借這一技能,鉆工們能精準判斷巖層變化,迅速調整設備狀態。
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2號鉆機的鉆頭在花崗巖層迸出火星,儀表盤數值驟然劇烈波動——90兆帕的堅硬巖層下,竟暗藏25兆帕的軟弱夾層,鉆桿瞬間偏斜。“這哪里是打樁,分明是給五花肉做精細手術!” 尚艷坤盯著實時監測曲線,當機立斷,將8臺適用于硬巖的沖擊鉆與2臺專攻軟土層的鉆機搭配使用,為不同地層量身定制“手術器具”,這才化解危機。
這時,雨季裹挾著暴雨洶涌而至,施工水域流速變化無常,從每秒0.5米驟升至2米,又在短時間內回落。開孔后的鋼護筒在激流中劇烈搖晃,甚至出現移位風險。“水流就像在掏空鋼護筒的‘墻腳’!”周鵬無奈苦笑。尚艷坤重重拍案:“清孔合格后必須立即灌注混凝土,天氣不等人!”
項目部迅速行動,鋼筋加工場連夜完成骨架籠制作驗收,試驗員優化混凝土緩凝劑配比,將坍落度嚴格控制在 22毫米……各環節緊密配合,如同精密運轉的流水線,實現混凝土連續灌注,最終以日均2根的速度穩步推進施工。
最后一根灌注樁施工的夜晚,探照燈下,鋼護筒陣列泛著冷峻的金屬光澤,宛如一排深深釘入大地的鋼釘。尚艷坤緊握最終檢測報告的手微微顫抖:“垂直度偏差合格,沉渣厚度合格,Ⅰ 類樁占比100%……” 至此,項目部在這片“五花肉” 地層上,穩穩立起了全部558根鋼管樁。
海風輕拂初現輪廓的碼頭,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宋曉龍拍了拍年輕技術員的肩膀:“看吧,再復雜的地層,也敵不過人的腦子和手。” 遠處,最后一泵混凝土緩緩凝固,558 根灌注樁如同忠誠的衛兵,將中國工程師的秩序和巧思深深鐫刻進了非洲混沌的巖層之中。(李志明 周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