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篇講一下“特殊資產”,港險。這也是后臺,經常有讀者問到的一種資產。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大家不常接觸,存在信息差,但實際上,已經成為國內富人群體,必備的一種資產類型。
2024年,香港保險業以2198億的新造保費再創歷史新高,同比激增22%。而內地訪客赴港投保,全年貢獻總保費達到了628億,占全港保費高達29%。
今年一季度,更是猛烈。幾乎每周末,都會有大量內地人,排隊走入香港各大保司的大門簽約。
那么港險,到底有什么吸引力?我們先從概念談起。
1、底層邏輯。
港險,就是香港保險的統稱,但一般投資者,不會從香港買壽險、大病險和意外險等等,而是統一喜歡買:
“分紅儲蓄險”。
這是因為很多香港分紅儲蓄型保險,都可以把長期復利6-7%的回報寫到計劃書。
很多人驚呆了,怎么這么高?要知道國內的儲蓄險現在長期復利,現在也就是2.5%的水平。
這就關系到了它背后的底層邏輯:
儲蓄險的模式,其實就是投資人把錢儲蓄到了保司,保司再通過投資團隊,進行投資獲利,然后分紅。說白了,就是投資人找保司這種大機構買了一個投資組合。
但香港跟內地最大的不同是:
香港是全球自由貿易港,亞洲的金融中心,投資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投資。
既可以投資內地,也可以投資美國,還可以投資歐洲、亞洲、中東等等,而且債、股、匯、黃金、期貨等等資產不做限制,可以買到全球范圍內最優質的資產。
6-7%可能在國內屬于高收益,但在香港,其實是很容易達到的。
舉個例子,如果一家保司的底層資產是美債和美股。那么美債10年、20年、30年期的回報率在4%以上,而以美股代表的權益類資產,比如納指或者標普,過去30多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都在8%以上。
全球投資,最大的好處,就是足夠分散和多樣化,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而且只要這個世界是循環向上的,貨幣是超發的,科技是進步的,那么對于保司來說,拿到這個收益,其實并不難。
我看了一下,香港保險已經有180年多的歷史了。發展成香港人的“必備資產”是在80年代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后。
那時候,香港政府專門成立了保險監理處,頒布《保險公司條例》,監察百司,這也讓港險成為日常投資的安全性資產,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到2024年,香港保險密度亞洲第一,全球第二,保險滲透率達到19%。所以在投資產品的風險性上,港險差不多跟銀行儲蓄是一個邏輯,規則穩定,制度健全,法律透明。
2、港險優勢
除了低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特征,我認為港險最主要的優勢,就是“省心”。
很多人學股市投資,覺得很累。
一方面抗拒風險,漲了還好說,跌了心情不好,另一方面覺得炒股太耗費時間和精力,需要經常盯盤,最后就是單純覺得自己不適合炒股,主動避離。
那么這種人就可以考慮港險。
港險的投資邏輯就是長期主義,比如買一份投資儲蓄險,投資5年,大概第6年可以回本,第20年、30年,保單里的錢,大概會是保額的2.5倍和4.85倍,以此類推。
那么給小孩兒買,20年后,就可以每個月取出來當生活費,30年后,當婚嫁金和孩子的教育金,50年后,就可以充當養老金了。這就是對未來規劃的一種長期現金流支撐。
很多父母買港險,就是為了給孩子兜底,而且不希望一次性把錢給孩子,尤其是女孩兒。
給晚了,幫助不大,給早了,容易遇到殺豬盤,遇到小黃毛,一波被騙走了。而這種月月領錢的,就相當于父母給孩子提供長期幫助,靠譜一些。
如果年齡大了,也不打緊,我隨便找了一個案例:比如38歲一男的,每年投保2萬美金,投5年,總共10萬美金,下面這張圖,就是用錢的方法。
港險是一個非常“靈活”的資產,可以傳承給下一代,下下代,也可以指定拆分給不同的受益人。只要別一次性透支取空,那么就可以永遠做時間的朋友,越領越多,長期保持在7.2%復利。
最后港險還有一個核心優勢,就是避險。
香港儲蓄險,一般為美元計價資產,屬于離岸資產,不納入征稅范圍,一個人買入后,可以合理合法合規進行避債避稅,而香港,則提供全套個人財產和隱私保護。
這方面懂得都懂,不多說。接下來講講缺點。
3、港險缺點
港險有三大風險。
第一個是匯率風險。
因為港險一般以美元或者港幣計價,而內地居民的收入和主要資產多為人民幣,那么匯率波動就很可能導致實際收益縮水。
比如現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7.2,理賠時,匯率跌到7.0,那么保額不變,換算為人民幣后,收益也會比預期少一些。
但這方面,一般不做過多顧慮,因為未來人民幣很難漲起來。一方面我們是制造業出口大國,低匯率有助于對外貿易,另一方面,貨幣寬松政策是長期的,大放水才剛剛開始,人民幣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
第二個風險,分紅部分無法剛性兌現。
保險公司,會承諾保證收益,但不會承諾非保證收益,而分紅部分,都屬于“非保證收益”。
所以6-7%的分紅是否能達成,主要看“歷史實現率”。如果往年分紅實現率都能達到90%以上,那么基本不用擔心。
很多人疑惑了,如果保司造假怎么辦?比如說,實現率只有80%,卻宣傳100%。
目前來看,香港敢這么做的保司并不多,因為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就是干這個的,要求所有保司每年都要公布實現率數據,只要發現投造假,那么這家公司結局會非常慘,不單會吃罰單,還可能倒閉。
其次香港保險行業也是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如果某一年分紅實現率不達標,會影響以后用戶在投保時的選擇,因為過往的實現率低,用戶會考慮不選擇這個公司的產品。
很多保司為了獲取訂單,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有些保司的個別年份實現率甚至會超過100%
所以選擇保司,一定要選擇投資能力強,有背景和歷史資產的,即使遇到重大危機,也可以保證穩健經營和兌付。
第三個風險,信息差。
買港險被騙的人,并不少。
有的人聽說港險好,跑去買,一下車被經紀人逮住送進了不知名的小保險公司,一頓忽悠,糊里糊涂簽了合同。
結果多年后,收益大幅低于預期。找經紀人去維權,結果早被拉黑了。
還有的經紀人不專業,文件搞不清楚,需要投保人去香港好幾趟。后續沒服務,不接電話,以后客戶咨詢,做拆單或者傳承,都找不到人。自己去香港,太麻煩,去了也人生地不熟。
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主要是因為兩地信息差較大,優質的經紀人也是稀缺資源。
我自己的5筆保單,都是香港的一個老朋友做的。
這位香港朋友,之前是做證券的,后來做了保險,一干就是20多年了。因為口碑好,近兩年發展到200多人的團隊,也算是香港保險行業的大佬級人物。
行業里從找資料到簽保單,一般都是2-3天才能辦妥,但我一般只用半天就能辦妥,安排的經紀人素質高,做事細,計劃周全,靠譜且專業。后續服務,基本秒回。
4、適合人群
當然最后想說的是,港險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
我認為最適合的,分別是高凈值人群、有美元資產配置需求(如子女留學、海外置業)、追求長期全球化投資、想減少稅費支出的人、不想花時間和精力投資的人、喜歡長期主義的人。
普通收入群體、短期資金(5年內)需求者不建議。
一般換算下來,等值1萬美金,低于5年以下的保單,就沒必要折騰了。如果金額很大,可以想辦法,即使折騰也值得。
然后是,港險只建議投儲蓄險,壽險和醫療不太建議,因為兩地審核標準不一樣,太麻煩,不如在國內投,國內這方面已經很發達了。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年2月份,香港保監局就下發了通知,明確7月1日,將對香港分紅儲蓄險保單的預期利率從原來的7%下調至6.5%。
所以時間相對比較緊了,只剩下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去投保的內地人非常多,這也是為啥最近咨詢我的讀者這么多。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今晚我還安排那邊的高級經紀人,Tim Lee做一次獨家分享,他是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學士,15年+從業背景,也是香港那邊的大型財富管理機構投資顧問,讓他再幫大家梳理一次底層邏輯和注意事項。
有需要的,掃描下方二維碼,然后加助理小小老師好友,線上做對接,7:30的直播鏈接,也會發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