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聽起來不舒服,但你要聽。比如今天這句:
敢跟老板拍桌子的員工,往往才是一個公司最值得珍惜的人。
這話你可能一開始就不認同。你會想:拍桌子?跟我對著干?沒規矩、不尊重上級,這種人留著干什么?
今天換個角度聊聊人性和企業。
情緒價值與“舒服”的錯覺
很多老板,尤其是一路拼上來的創業者,心里頭有個隱秘但強烈的期待:“你得懂我、順我、支持我?!?/strong>
誰懂得拍馬?誰懂得見風使舵、順著你的語氣說話?誰在會議上總能精準地接住你的情緒?他們,很快被提拔上去了。
這有什么問題嗎?
其實不大——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聽起來都挺好的小公司”。
但如果你想沖出一條路,想真正做出成績、干出不同,靠的從來不是“讓你舒服的人”。
而是那個敢說:“這事我不同意,你這個方案有致命漏洞”的人。
對,你當時可能氣炸了,面子掛不住。但你有沒有想過——他不怕你,他怕的是公司摔倒在他早就預見的坑里。
會說“不”的人,其實更有責任感
我見過太多企業
會悶頭干活、會說“好”的人,是主流。畢竟大家都知道:順著上意走,風險小、升得快。
可唯獨那幾個總是“多嘴”的人,站在會議桌邊,打斷你說話,甚至當場提出完全相反的建議。那種場景,別說老板了,其他高管都要皺眉頭。
但你真得感謝他。
為什么?
他冒著被孤立、被否定、甚至被開除的風險,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話。
他不是來惹事的。他是想要這個公司好。他是拿命搏、用心說。
而你如果因為面子、權威、自尊,把他打壓下去——你失去的不是一個員工,而是一整個可能改變你公司命運的視角。
拍桌子不是為了造反,而是為了看清盲點
有個老板曾私下跟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記得:
“我最怕開會的時候一屋子人都點頭,那意味著——我們可能正在一起犯錯?!?/p>
你細品。
人多不等于思考多。意見一致,不代表方向正確。甚至可以說:真正大的錯誤,往往誕生于沒人反對的瞬間。
所以,那種“拍桌子”的員工,不是反派。他是你盲點的提醒器,是你團隊內部自凈能力的開關。
你如果真心要公司好,不該把他們當成對手,而是——當成你看清真相的燈。
為什么多數老板做不到?
坦白說,很正常。
人性本就抗拒否定。我們天生喜歡聽好話、看順眼的人,這無關格局大小,而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
但領導人,尤其是老板,需要跳出這個機制。你得對自己殘忍一點,聽聽那些“不好聽”的聲音。
你不必須每次都接受批評,但你必須容得下質疑。一個連“不同意見”都不能容忍的環境,是死水,不是組織。
再說得露骨一點:
如果你只能用那些永遠不會挑戰你的人,最終你會發現——你的企業,也就止步于你了。
不是每次拍桌子都對,但你的態度決定未來
當然,也不是說只要敢拍桌子,就是人才。真有些人,嘴硬心不正,胡攪蠻纏,擾亂團隊節奏,那不叫敢言,那叫搗亂。
我們要辨別,也要管理。但前提是,你得允許“拍桌子”這件事發生。
別第一時間給人貼標簽:不聽話、不尊重、難帶。
你得反過來問自己:
是不是我表達方式有問題?
是不是我方案真的存在漏洞?
是不是這個人看到的,是我看不到的?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的從“管人”走向“用人”。
企業最怕的不是爭吵,是死寂
如果你發現:會議上再也沒人提異議,所有人都在說“是”,哪怕你自己都覺得提案有點草率——那你就該警覺了。
不是大家都變聰明了,而是他們學會了:閉嘴保平安。
那時候,你離“失控”其實就不遠了。
我始終相信:一個健康的公司,一定是有摩擦、有爭論的。只要出發點是為了目標、為了項目、為了客戶——爭吧,沒問題。
怕的是表面風平浪靜,底下早已千瘡百孔。
你希望別人對你講真話,那你就得先允許“真話存在”。
拍桌子的人,不一定永遠對,但他一定在乎。
你如果只想找“順從者”,那你得到的,只是一群回音。
但如果你愿意接納“不同者”,你就可能迎來真正改變未來的聲音。
這,就是格局。
大志 簡介
企業財稅顧問 | 高級會計師 | 中國注冊稅務師
擁有20年豐富的財務管理實戰經驗,曾服務于中國企業500強及知名互聯網上市公司;
曾擔任上市公司、電商、制造業及物流集團的財務總監,具備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厚管理背景。
在財稅體系建設、預算與經營分析、業財融合實踐及稅務規劃等關鍵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憑借扎實的財務基本功和卓越的戰略眼光,致力于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