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曾經講過一個讓很多人產生共鳴的案例。他說小時候有一次考了98分,是全班最高的,而他平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也就只能考60多分。那一天他特別高興,把試卷帶回家給父母簽字,可是母親竟然把他打了一頓,逼問他到底是不是抄了其他同學的。
即便班主任都來電話證明這個孩子是自己寫的,最終還是沒能躲過這頓打。打完之后,家長也沒有對他說任何抱歉的話,只是冷冰冰地說一句“來吃飯”,這事兒就過去了。這是不是讓我們很多人都想到了東亞家庭傳統教育方式存在這樣的弊病呢?
一盤“烤糊蛋撻”戳穿東亞教育:無論誰犯錯,說抱歉的永遠都是子女
最近這兩年大家意識到,其實無論是中式教育還是其他東亞2國的教育,傳統的那種教育模式都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那就是家長們永遠高高在上,永遠不承認孩子有一天會比他們優秀或者他們自己也會犯錯。
但最讓人心寒的是,好像無論誰犯錯了,最后要道歉的永遠都是孩子。網上一位媽媽發了四張照片,每一張照片看著都讓人心塞。第一張照片是一整盤全部烤糊了的蛋撻,蛋撻這么香甜的東西怎么就全部浪費了呢?
結果這位媽媽說是因為自己不太會用烤箱,平時都是女兒在鼓搗,她加熱的時候搞錯了溫度,導致一整箱蛋撻全烤糊了。她自己心疼,但是她嘴上竟然說著“沒關系,我跟女兒道歉了”,可是女兒仍然很生氣,原來她的道歉方式就是跟女兒說糊了沒關系。
雖然大家都知道家長有時候嘴笨,其實他們心里比誰都內疚,也是很真誠的??蔀樯逗芏嗍虑榈筋^來給人一種感覺:父母做錯了事情,卻好像是父母原諒了孩子。
仿佛父母才是最大度的人。這種典型的東亞教育方式一下子就喚起了很多人內心的陰影。道歉,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很難嗎?三歲小孩兒都知道,而不是只說“沒關系”呀。
看到這兒才明白,為啥上大學后很多人會跟父母漸行漸遠
或許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壓根就不費勁,也并不會有損誰的面子。大家成年之后,很多大學生就和家長離得越來越遠了,以上大學為借口遠遠地跑到省外,或者工作后都不回去,甚至有些人發展到逢年過節都很多年沒有和家里人聯系。
可能就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意識到,“對不起”這三個字需要從他們口中說出來,才能完成一場善意教育的閉環。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如此需要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呢?因為這三個字意味著一種平等的關系。
孩子有錯,比如在學習方面缺乏自制力,確實需要家長去約束、引導他們。但很多教育專家都講過,教育到最后其實就是一場體面的告別,而體面的告別需要雙方在平等理解對方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一方仍然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仿佛是給了對方生命、供對方讀大學才造就了其今天這般。
尤其是當學生上了初中、高中之后,他們就已經開始思考自己是誰、是否應該獲得獨立性這類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良好的教育方式應當像朋友一樣,潤物細無聲。
筆者也發現,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畢業,在人生的諸如找工作、考研或者未來的結婚、成家、生子等每一個環節都能處理得很融洽的,基本上都是因為他們與父母洽談良好,有著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作為支撐,在這個層面上才能實現持續教育。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