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上午9時,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少數?族醫藥調研報告論證研討總結會在北京融科醫院召開。來自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的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交流。會議在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副會長陶淑霞的主持下拉開帷幕。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領導、專家:
中國?族衛?協會會? 吳英萍
中國?族衛?協會副會?兼秘書? 王云峰
中國?族衛?協會副會? 陶淑霞
新疆原維吾爾醫藥研究所所?、岐?學者 斯拉甫?艾?
??國際壯醫醫院《壯醫外治學》學科帶頭? 滕紅麗
北京藏研中?藏醫藥研究所所? 馮欣
北京中醫藥?學?族醫藥研究所研究員 佟海英
延邊朝鮮族?治州朝醫醫院朝醫藥研究辦公室主任 韓吉淑
遼寧中醫藥?學蒙醫藥學教研室主任 李婧
中國?族衛?協會辦公室 張志睿
中國?族衛?協會?族醫藥創新與發展分會副秘書? 徐超男
中國?族衛?協會?族醫藥創新與發展分會副秘書? 崔海霞
▲中國?族衛?協會會? 吳英萍
吳英萍會長表示,少數民族醫藥作為中華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各民族獨特的診療智慧和文化底蘊。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醫藥,振興民族醫藥產業的社會團體,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少數民族醫藥的傳承與人才的培養,提升少數民族醫藥的臨床療效和學術水平,加大對少數民族的醫藥科研鼓勵,推動少數民族醫藥創新發展。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將團結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從政策對接、資源整合、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等方面全力支持民族醫藥機構發展,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繁榮發展。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云峰
王云峰副會長匯報了少數民族醫藥現狀調研情況。他表示,少數民族醫藥是中華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各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調研論證工作系統梳理了當前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現狀、瓶頸與機遇,為民族醫藥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路徑。未來將持續加強協會建設,做好協會成立20周年各項準備工作,立足民族衛生健康領域,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新疆原維吾爾醫藥研究所所長岐黃學者斯拉甫?艾白教授
斯拉甫?艾白教授表示,當前少數民族醫藥正處于歷史性發展機遇期。在國家政策推動下,維吾爾醫藥、壯瑤醫藥、中朝醫藥、藏藥等民族醫藥體系煥發新生。斯拉甫?艾白教授強調,要把握住現代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創新的雙重機遇,大力弘揚民族醫藥文化,促進民族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民族醫藥產業振興、民族健康水平提高。
▲中國?族衛?協會北京融科醫院院? 劉春艷
劉春艷院長表示,民族醫院不僅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更是守護群眾健康的前沿陣地。此次調研報告論證研討總結會為我院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北京融科醫院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借鑒專業經驗,不斷提升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水平,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民族智慧。
專家分享少數民族特?技術
1.壯瑤醫藥特色診療技術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壯醫外治學》學科帶頭人滕紅麗主任,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壯瑤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分享,首先介紹了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此療法獨具特色,以經過特殊藥物炮制的苧麻線,點燃后直接灼灸人體體表特定穴位,通過熱力和藥效的雙重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邪解毒等功效。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演示
緊接著,展示了壯醫香灸療法。壯醫香灸選用當地特色草藥配制而成,在燃燒過程中,草藥的藥性隨熱力滲透肌膚,發揮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
▲壯醫香灸療法演示
2.中朝醫藥特色診療技術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醫醫院朝醫藥研究辦公室主任韓吉淑主任,為我們分享中朝醫藥特色診療技術,首先介紹的是朝醫黃土罐技術,它是一種以延邊黃土燒制的黃土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一種朝醫特色外治療法。
▲朝醫黃土罐技術演示
隨后又演示了朝醫黃土泥療技術,它是在中藥泥療技術背景下,取干凈的延邊黃土加入朝藥方劑將藥打粉調制成糊狀外敷于患處,配以熱源加熱促進藥力滲透的一種新型灸療技術。
本次研討總結會的圓滿舉行,為我院民族醫藥工作注入了新動能。未來,北京融科醫院將繼續攜手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各方力量,讓民族醫藥這一中華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更璀璨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