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將府公園的自然世界
觀察“夜大人”的生活日常
和它的鳥類鄰居做朋友
感受濕地生態的和諧與美好
這既是沉浸式的自然課堂
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
深入探索
將府公園
2025.5.22
城市中的生態明珠
將府公園位于將臺地區東側,占地面積118公頃,是一座以“森林氛圍·假日之園”為主題的郊野公園。
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
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2022年被評為“首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基地”
@ 2025
將府公園
將府公園堅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充分運用原有的林地資源,打造出一片綠樹成蔭、花草繁盛的生態秘境。
這里不僅是城市居民的“天然氧吧”
更是眾多生物的棲息樂園
820米健康步道
串聯起二月蘭花海、丁香、玉蘭
喜鵲、翠鳥、花栗鼠等萌寵穿梭其間
四季為景,步步生趣
繪就一幅“人與森林共呼吸”的和諧畫卷
三大場景
探秘生物多樣性
2025.5.22
01
林蔭鐵路
林間鐵路的生態新生
一條廢棄的鐵軌串聯起森林、花海、河湖等不同生境。這條曾是京包線支線的林間鐵路,如今野花在它身邊肆意生長,藤蔓纏繞,成為野生動物遷徙的“生態走廊”。
從“運貨”到“運載生命”的華麗轉身,使這條林蔭鐵路成為資源轉化的生態樣本。
02
游野鴨湖
濕地生態的微觀宇宙
由魚塘改造的野鴨湖,以“以野為魂,以林為體”為設計理念,用荷花、蘆葦等十余種水生植物構建起完整的濕地生態鏈。蒼鷺靜立如雕塑,白鷺展翅似飛雪,40余種水禽在此棲息繁衍。
湖邊長200米的棧道上,科普二維碼串聯起“夜大人”的遷徙故事——這只在野鴨湖生活了八年的夜鷺,每年都會跨越千里回歸,成為公園生態的“代言人”。
掃碼聆聽鳥鳴,仿佛打開了與自然對話的密碼。
03
生態科普裝置
會“說話”的生態課堂
在野鴨湖畔,“夜大人的旅行箱”“朋友圈” 等創意裝置將揭秘鳥類遷徙的自然奇跡。
六幅主題故事墻,從1.5萬年前的恐龍演化到野鴨湖濕地生境,全景式呈現將臺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脈絡。
今年全新推出的《野鴨湖濕地生境》展覽,用50余種物種標本解析濕地生態的復雜奧秘。
今年5月22日
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主題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讓我們以將府公園為起點
用眼睛記錄自然美景
用行動守護多樣生命
讓萬物共生的理念像蒲公英一樣
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
來源 | 生態朝陽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