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門口,一位老人手持兩部手機神情緊張、頻繁操作。這一幕被街對面四川汶川縣公安局出入境大隊民警發現。
出于職業敏感,民警上前詢問,發現62歲的陶婆婆正深陷騙局,詐騙分子以“身份證被盜用貸款210萬元”為由,要求其將定期存款轉為活期,并轉入所謂“安全賬戶”,甚至發送偽造的“拘捕令”進行恐嚇。經過民警近一小時的勸說,陶婆婆終于意識到自己險些被騙,當場放棄轉賬,老人賬戶上的69萬元拆遷款保住了。
▲陶婆婆送錦旗表達謝意
5月16日,汶川縣公安局收到四川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賀電,表彰其快速反應、成功攔截一筆69萬元的電信詐騙資金,保護了群眾財產安全。
銀行門口老人舉止異常,原是遇電信詐騙
據介紹,4月9日上午11時,汶川縣公安局出入境大隊民警在窗口工作時,發現街對面農業銀行門口一名老人手持兩部手機,行為異常。
民警立即上前詢問,發現62歲的陶婆婆正遭遇“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陶婆婆來自阿壩理縣,據其自述,兩日前,她接到自稱“警方”的電話,對方詢問她身份證是否遺失過,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對方稱其身份證被冒用貸款210萬元,要求她配合調查并下載“安全賬戶”軟件,否則將凍結其全部賬戶。
詐騙分子以“案件涉密”為由,要求陶婆婆不得告知家人。因為手機老舊導致卡頓,詐騙分子要求陶婆婆重新購買一部智能手機,安裝很多軟件。
“假警察”還向陶婆婆發送偽造拘捕令,后通過共享屏幕操作其手機,發現陶婆婆名下多為定期存款,便要求其到農業銀行將定期轉為活期,再將錢轉入“安全賬戶”,并刪除了聊天信息、通話記錄。
民警勸說一小時,69萬元拆遷款保住了
發現異常后,民警立即啟動反詐聯動機制,通知刑偵大隊介入。
面對深陷騙局的陶婆婆,民警耐心講解“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常見套路,經過近一小時的勸說,陶婆婆終于意識到自己險些被騙,當場放棄轉賬。經核實,陶婆婆賬戶中的69萬元系其房屋拆遷款,若資金被騙,將對其生活造成巨大打擊。
汶川縣公安局出入境大隊周警官介紹,詐騙分子還為陶婆婆編造了“兒子五一結婚需用錢”的轉賬理由,還讓老人不能告訴家人,帶上充電器,到酒店開房以配合“騙子”的各種操作,還好被民警及時發現。
為防止類似案件再次發生,民警現場幫助陶婆婆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并詳細演示了預警功能開啟、詐騙信息識別等操作。
4月10日,陶婆婆到汶川縣公安局贈送錦旗表達謝意。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切勿輕信陌生來電和網絡信息,不隨意下載不明App,不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和銀行賬戶信息。如遭遇可疑情況或不幸被騙,應立即撥打110報警,爭取第一時間采取止付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財產損失。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圖據汶川縣公安局
編輯張尋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