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王宏坤紅四軍是軍長,他是紅四軍副軍長。
1950年,時任海軍副司令員王宏坤,在漢口巧遇這位紅四軍副軍長。久別重逢的兩人,驚喜萬分。當前往劉世模住處敘舊時,一進屋看到的場景讓王宏坤驚問道:“為什么不跟我們說?”
1910年,在安徽金寨那片被山巒環繞的土地上,有個叫劉世模的孩子出生在一戶貧困的農民家里。那戶人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屋頂的茅草在風里搖搖欲墜。劉世模打小就嘗盡了窮苦的滋味,衣服總是補丁摞補丁,吃的也是粗茶淡飯,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9歲那年,小小的劉世模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牛了。每天天不亮,他就得趕著牛群出門,往那山坡上走。山里的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他小小的身子在牛群中間穿來穿去,眼睛還得緊緊盯著牛,生怕哪頭牛跑丟了。可就算這樣,他也只能拿到一點點微薄的工錢,勉強維持著家里的生計。
到了14歲,劉世模覺得放牛不是長久之計,就跑去學裁縫。他跟著師傅,從最基礎的活兒學起,穿針引線、量尺寸、裁布料。慢慢地,他的手藝越來越好,能做出像模像樣的衣服了。他本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靠這裁縫手藝過活,沒想到,命運卻在這時候轉了個彎。
1927年,立夏節起義的槍聲在金寨這片土地上響了起來。那槍聲,就像一道驚雷,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劉世模想著,自己不能再這么窩囊地活著了。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投了軍,加入了起義的隊伍。
他跟著部隊,很快就到了周維炯的麾下。周維炯是個有膽識、有謀略的將領,劉世模在他身邊,學到了不少東西。在部隊里,劉世模雖然是個裁縫出身,可他一點也不比別人差。訓練的時候,他特別認真,每一個動作都做得有板有眼。戰友們一開始還笑話他是個“裁縫兵”,可沒過多久,就對他刮目相看了。
雙橋鎮戰役打響了。這場仗,打得那叫一個激烈。敵人的火力很猛,子彈像雨點一樣“嗖嗖”地飛過來。劉世模帶著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插,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把敵人搞得暈頭轉向。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他看到了一門敵軍的山炮。
那山炮,威風凜凜地架在那里,正朝著他們這邊開火。劉世模眼睛一亮,心里想著,這山炮要是能繳獲過來,那可就太好了。他帶著幾個戰士,貓著腰,一步一步地朝著山炮摸了過去。敵人發現了他們,子彈“砰砰”地朝他們打來。劉世模毫不畏懼,他一邊指揮戰士們還擊,一邊加快了腳步。
終于,他們沖到了山炮旁邊,和敵人展開了近身搏斗。劉世模身手敏捷,三兩下就把敵人打倒了,親手繳獲了那門山炮。戰友們看到這一幕,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裁縫將軍”。
1931年,黃安城頭,硝煙彌漫。26歲的劉世模,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裁縫兵了,他完成了從裁縫到鐵血指揮官的蛻變。在雙橋鎮圍殲岳維峻部的惡戰中,劉世模又展現出了他獨特的智慧。他看著敵人的防線,就像看著一塊待裁的布匹。他琢磨著,這敵人的防線,和布匹其實也沒啥兩樣,只要找準地方,一刀剪下去,就能把它切開。
他把戰士們召集起來,開始布置戰術。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從這兒穿過去,把他們的防線分成幾塊,然后再一塊一塊地吃掉。戰士們聽了,都覺得很新鮮,也很有信心。
戰斗打響后,劉世模帶著部隊,按照他布置的戰術,像一群猛虎一樣沖進了敵人的陣地。當敵人的防線像一塊被剪開的布,出現缺口的時候。劉世模帶著戰士們,順著這個缺口,一路往前沖。七個小時,他們突進了二十里,活捉敵人師長。
此役過后,劉世模的名聲在鄂豫皖蘇區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有個叫劉世模的“裁縫將軍”,打仗特別厲害。在鄂豫皖蘇區的大街小巷,流傳起了一首民謠:“周維炯的膽,許繼慎的謀,劉世模的剪子破陣頭。”
1933年,宣達戰役的硝煙彌漫在川陜大地。此時的劉世模,已經升任紅4軍副軍長了。他這人,打小就有一股子機靈勁,從放牛娃到裁縫,再到投身革命,一路摸爬滾打,如今在戰場上,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戰術天賦。
五龍臺攻堅戰打響了。這五龍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軍在那兒布置了重兵,還架起了好幾挺重機槍。那重機槍“噠噠噠”地響著,把上山的路封得死死的。咱們的戰士們沖了好幾次,都被那密集的火力給壓了回來。
劉世模站在山腳下,皺著眉頭,緊緊地盯著五龍臺,開始琢磨。這么硬沖可不行,得想個法子。他圍著山轉了好幾圈,眼睛突然一亮,看到了山間那些粗壯的葛藤。這葛藤,在山里到處都是,又粗又結實。劉世模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他趕緊把戰士們召集起來,說:“兄弟們,咱們用這葛藤編繩梯,從絕壁上爬上去,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戰士們一聽,都覺得這法子可行。于是,大家開始動手,砍葛藤的砍葛藤,編繩梯的編繩梯。戰士們的手都磨破了,可沒一個人喊疼,沒一個人喊累。
到了晚上,月亮被烏云遮住了,四周黑漆漆的。劉世模親自挑選了一支敢死隊,帶著編好的繩梯,悄悄地摸到了絕壁下面。他把繩梯往絕壁上一扔,然后第一個順著繩梯往上爬。那絕壁又陡又滑,劉世模每爬一步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他的手緊緊地抓著繩梯,腳小心翼翼地尋找著落腳點。
敢死隊的戰士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往上爬。終于,在黎明時分,他們爬到了絕壁上面。劉世模帶著戰士們,像神兵天降一樣,沖進了敵人的旅部。敵人還在睡夢中,就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暈頭轉向。劉世模帶著戰士們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不僅端掉了敵人的旅部,還繳獲了不少好東西,其中就有兵工廠的設備。有了這些設備,川陜紅軍第一次擁有了自制迫擊炮的能力。戰士們高興壞了,圍著劉世模歡呼雀躍。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1937年,劉世模來到了延安抗大。那時候,批判張國燾的浪潮洶涌而來。劉世模這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性子直,不會說那些彎彎繞繞的話。在批判大會上,有人不分青紅皂白,給他扣上了“軍閥殘余”的帽子。
劉世模想起自己這么多年,為了革命,出生入死,七次負傷。身上那一道道傷疤,就是他革命的見證!可現在,卻被這樣誤解。他的心里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沉甸甸的。
某個寒夜,延安的天氣冷得刺骨。劉世模一個人坐在屋里,看著那把伴隨自己多年的毛瑟手槍,越想越難受。他一把抓起手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砰”的一聲槍響,打破了夜的寂靜。也許是老天爺不想收他,那顆子彈偏斜了,穿過了他的顴骨。劉世模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鮮血染紅了他的衣服。戰友們聽到槍聲,趕緊跑了過來,把他送到了醫院。
經過醫生的搶救,劉世模保住了性命,可他的卻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彈孔。
帶著滿身的傷痕,劉世模回到了家鄉。這時的他,只有一個念頭:重新燃起革命的火種。他化裝成一個游方郎中,背著個藥箱,走村串戶。他一邊給人看病,一邊暗中觀察著情況。
他想起自己當年做裁縫的時候,也是走村串戶,給人家做衣服。那時候,他和鄉親們都很熟。現在,他靠著這裁縫走村串戶的本事,很快就和鄉親們打成了一片。他給鄉親們講革命的道理,講日本鬼子的殘暴,講只有革命,才能過上好日子。鄉親們聽了,都紛紛響應。
在三年時間里,劉世模秘密組建起了一支千余人的抗日游擊隊。這支隊伍,就像一把利劍,插在了敵人的心臟地帶。他們神出鬼沒,打得敵人暈頭轉向。
1943年,蘇北六合之戰打響了。劉世模當時身體不好,可他放心不下戰斗,堅持帶病指揮。這一仗,打得異常激烈。敵人的火力很猛,咱們的戰士們傷亡很大。劉世模心急如焚,他拖著病體,指揮著戰斗。
戰斗進行到第三天,情況越來越危急。敵人的城墻堅固,咱們的武器又不夠先進,很難攻上去。劉世模立刻下令,把繳獲的日軍山炮拉過來。
戰士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山炮拉到了陣地前,瞄準了城墻。“轟”的一聲巨響,炮彈準確地命中了城墻。城墻被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戰士們像潮水一樣沖了上去。
戰斗結束了,咱們取得了勝利。可劉世模卻累得癱倒在了地上。他咯出了鮮血,把軍事地圖都染紅了。
建國后,國家百廢待興,各項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不少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都肩負起了新的使命,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可劉世模,這位曾經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紅四方面軍猛將,卻因為傷病纏身,婉拒了組織上安排的官職。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到了1950年4月。漢口長江碼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時任海軍副司令的王宏坤因為公務來到漢口,他腳步匆匆,還惦記著工作上的事。
當他走到漢口飯店的轉角處時,突然頓住了腳步。他的眼睛直直地盯著前方,那個倚著斑駁木門咳嗽的消瘦身影,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王宏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細看了看,沒錯,那竟是闊別十五年的劉世模!
王宏坤快步走上前去詢問,劉世模抬起頭,看到是王宏坤,臉上露出了一絲驚喜,可很快又被咳嗽打斷了。他一邊咳著,一邊緊緊握著王宏坤的手,卻因為劇烈咳嗽一句話說不出來。兩人就那么緊緊地握著手,仿佛要把這十五年里錯過的歲月,都凝聚在這一握之中。
兩人就這么站在飯店的轉角處,細數往昔的點滴。那些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并肩作戰的日子,那些一起沖鋒陷陣、一起面對生死的瞬間,像電影一樣在他們的腦海里回放。
說著說著,劉世模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他看了看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又看了看王宏坤,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不是個說話的好地方,走,去我那兒坐坐,咱們好好嘮嘮。”
王宏坤點了點頭,跟著劉世模就往他的住處走去。可當王宏坤一進屋,眼前的景象讓他更難受了。屋內衣衫襤褸的孩子,正圍著破煤爐取暖。那煤爐冒著微弱的火苗,映照著孩子們凍得通紅的小臉。
王宏坤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他轉過頭,看著劉世模。劉世模看著王宏坤驚訝又心疼的眼神,一副輕松的樣子解釋道:“別這么大驚小怪的,我在這地界晃悠都快一年光景了。這日子,習慣了就好,習慣成自然。”
王宏坤的臉上掠過一絲不悅,他的語氣變得有些嚴肅起來:“你為什么不跟我們說?”劉世模的臉一下子紅了,他尷尬地搓了搓手,吞吐著說:“我……我本意是不想給你們添亂的。你們都有自己的事兒要忙……”
話未說完,就被王宏坤豪爽地截斷了:“什么添亂不添亂,咱們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
劉世模的眼眶有些濕潤了,他看著王宏坤,嘴唇動了動,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要走的時候,王宏坤把自己身上的錢全掏了出來,塞到劉世模手里,讓他先解決眼下的溫飽問題。劉世模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了。王宏坤當天晚上就急忙給組織寫了一封信,詳細描述了劉世模目前的生活困境,希望組織能給予幫助。
后來,在組織的安排下,劉世模的生活待遇逐步改善。但舊傷痛如影隨形,折磨著劉世模的身體。
1952年6月,劉世模在湖北武漢病逝,年僅4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