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險,直搗蔣家王朝的老巢---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勝利沖進南京,沖進蔣介石的總統府,降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徹底覆滅。
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不得不為自己早做打算,倉皇逃到了臺灣,來到臺灣后,兒子蔣經國接過了他的衣缽,繼續維持著蔣家在臺灣的統治。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無論什么時候也不要給張學良自由,張學良本以為能夠獲得自由,然而蔣經國依舊遵從父親的囑托囚禁著張學良。
而這一切都源于西安事變中死去的100人,名單曝光后,才明白蔣介石為何要囚禁張學良半輩子。
1934年張學良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一職,當時,張學良為謀求和平統一中國,追隨蔣介石, 力挺蔣介石用武力統一中國,贊同他“攘外須先安內”的政策。
從東北易幟到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以前,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忠誠度可達百分之百, 可謂“愚忠”,并逐步對蔣“攘外須先安內”的政策加以落實。
但是這種態度在1935年發生轉變。1935年張學良被蔣介石任命為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 并指揮東北軍“圍剿”陜甘紅軍,東北軍在陜北圍剿紅軍時損失慘重,張學良非常痛心,這也是張學良和蔣介石政見之爭的開始。
之后1936年10月22日到12月7日,張學良曾多次力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均被蔣介石強硬地拒絕,張學良和蔣介石的政見一觸即發。
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來西安的蔣介石,兵諫蔣介石抗日,西安事變爆發。
在這之前,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極為不滿,抗日情緒日益高漲,張學良也逐漸萌生聯共抗日的想法,并且主動尋找共產黨領導人,以商討共同抗日。
因此在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發動對時局宣言,逼停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親自護送結拜金蘭之交的“把兄”蔣介石回南京,隨即被軟禁起來,當時張學良時年36歲。
在《張學良口述歷史》中,張學良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到36歲,以后就沒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p>
張學良被蔣介石“管束”長達四五十年,1936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脅迫統帥罪”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10年,剝奪公權5年。
從1936年到1946年10年間,他在中國大陸囚禁之地秘密轉移了12處之多,一直到1975年蔣介石逝世,張學良依舊沒有獲得人身自由,蔣介石臨終前囑咐兒子蔣經國無論如何也不要給張學良自由。
作為蔣介石的長子和“蔣家王朝”未來的接班人, 蔣經國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處事上, 無不秉承其父旨意。
此時國民黨軍隊在國內戰場一潰千里, 在蔣介石看來其今日之敗勢與西安事變不無關系, 難免不遷怒于張學良,蔣經國不敢在此頹喪之時忤逆父親, 故采取不見之策。
張學良一直被蔣介石囚禁的原因也是因為在西安事變中,張學良將蔣介石的忠心護衛和國民黨重要高官全部處決,其中包括邵元沖、蔣孝先、王景樾以及忠心護衛施文彪、竺培基等人,憲兵團團長蔣堃等100號人,為此蔣介石對張學良和楊虎城非常憎恨。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先是囚禁了張學良,而楊虎城在1949年敗退臺灣前夕,在重慶被殺害。
一直到1988年,蔣介石以及其子蔣經國都去世后,臺灣當局對張學良的“保護”更為放松,1991年張學良去美國探親回來,后來便定居在夏威夷,逝世后與夫人趙一荻一起葬在那里。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以101歲高齡謝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