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zhuǎn)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 注釋及大意
原 詩
越州張中舍壽樂堂
蘇軾(宋)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
臥龍蟠屈半東州,萬室鱗鱗枕其股。
之不見與無同,狐裘反衣無乃魯。
張君眼力覷天奧,能遣荊棘化堂宇。
持頤宴坐不出門,收攬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厭閑寂,臥看云煙變風(fēng)雨。
筍如玉箸椹如簪,強飲且為山作主。
不憂兒輩知此樂,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 局部)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二月,蘇軾杭州通判任上,時年36歲。
詩題中的“越州”,即今之紹興;“張中舍”即張次山(生卒年不詳),字希元,進(jìn)士入仕。因反對王安石新法,熙寧年間以太子中舍外放任越州簽書判官廳公事(簡稱:簽判);“壽樂堂”為張次山任越州簽判時,筑壽樂堂于官署內(nèi),由時任越州知府沈立《判官廳新建壽樂堂》:“更是人生最榮處,彩云朝暮奉慈顏。”可知,壽樂堂應(yīng)為張次山奉養(yǎng)慈母而建。
1071年,因上書皇帝論新法弊病,惹怒了主政新法的宰相王安石,無奈之下,蘇軾自請外放。神宗御批:“與知州差遣。”中書認(rèn)為不可,擬令通判潁州。神宗又再改批:“通判杭州。”于是,35歲的蘇軾來到杭州做了通判(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副市長)。雖是被排擠出京,但生性豁達(dá)的蘇軾在江南富庶開放的環(huán)境中如魚得水。1071-1074年,他在這里度過了四年快樂的時光。1071年底到任杭州,2月應(yīng)張次山之邀為其始建的壽樂堂題詩。詩中隱有對新法時政的譏諷。
2020觀滄海(普洱生茶 受邀參加嘉德秋拍)
注釋及大意
(待續(xù))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有夢成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