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張核子麾下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以“服務合同糾紛”為由,劍指莆田市、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等多地衛生健康管理局,追討檢測款。
針對張核子起訴多地衛健局一事,一位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員工對鳳凰網《公司研究院》指出:“具體情況并不清楚。”
另一位疫情期間曾在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工作過的員工則表示:“疫情期間該實驗室為很多衛生健康管理局做了檢測,應該是要錢沒要回來,具體情況不了解。”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核子華曦實驗室通過“直營+加盟”模式迅速擴張,年利潤宣稱可達500萬元的“地級市獨家代理”模式更引發行業側目。
這種“低投入高杠桿”的模式,配合疫情期間核酸檢測的剛需,讓核子基因在兩年間吸納了2300多名加盟商。
觀察者網報道,據估算,在 2020 - 2022 年核酸檢測業務高峰期,核子基因的營收可能高達數億元,利潤十分可觀。
僅在 2021 年,核子基因旗下部分實驗室的月檢測量就突破了千萬人次,按照當時的檢測價格計算,月營收可達數千萬元。
詭異的是,核子基因旗下的核酸檢測公司多次鬧出“烏龍”或結果出錯,卻依然能在各地高歌猛進。
到2022年高峰時,核子系已在全國45城開設565個檢測點,累計檢測7億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張核子資金情況并不樂觀,甚至一度被限制高消費。
2月10日,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核子因在一勞動爭議案件中,公司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被限制高消費。案件流程顯示,今年1月該公司因此案被強制執行約20萬元。
隨后,張核子迅速發布一段乘坐高鐵商務座的視頻表示自己未受影響。
不過據澎湃新聞報道,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致張核子被限高的楊某某表示,她系張核子的前員工,因勞動糾紛而與其打官司。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在2月10日對張核子進行“限高”的次日,就以20萬元已足額劃扣到法院賬戶為由,解除了對張核子的“限高”,但作為申請執行人,她至今未收到這筆執行款。
大賺特賺的核子華曦當年各種騷操作不斷,甚至一度引發眾怒。
2020年4月14日,濟南華曦醫學檢驗有限公司因未將感染性醫療廢物置于專用包裝物內,被警告罰款。次年1月,濟南華曦又被曝謊報核酸檢測結果。在尚未對送檢樣本進行檢測時,相關業務員就已謊報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公司因此被責令暫停核酸檢測業務。2022年6月,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又被曝違規操作,核酸檢測報告審核人與實際審核人不符,被處罰款3500元。
此外,同年8月,長沙核子華曦醫學檢驗有限公司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被長沙市衛健委處罰2萬元。
2022年11月25日,蘭州市衛健委一則通報,揭露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的錯誤操作,并點燃了全國嚴查“核酸造假”的導火索。同時,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出現了“尋找張姍姍”的內容。而網友找此人的原因,正是由于其任監事的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有限公司被通報,而該人還關聯有多家核酸檢測公司。彼時天眼查顯示,全國共有30多家“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背后的控股公司為核子基因,而實際控制人都是張核子,但法人各有不同,不過張姍姍擔任了其中19家的監事。張姍姍名下關聯企業有37家,開業、存續狀態的有34家,其中多數為核子華曦在各地的實驗室公司。34家企業中,張姍姍擔任32家企業監事職位,在2家合伙企業持有股份,這2家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巴穎。
疫情之后核酸大王張核子曾多次追逐風口,但是在賺快錢的慣性思路下,各種業務進展不順。
2023年6月,張核子被曝進軍房地產。在當時,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非居住房地產租賃”業務。進入2024年,張核子新業務又瞄準帶貨直播。不過張核子帶貨直播業務卻進展不順。在2025年1月的“年貨節洗護專場”中,盡管商品覆蓋多個進口洗護品牌,但直播銷售總額仍為0元。
當“核酸造富”時代過去,曾經的“核酸大王”徒留悲傷,走上了討債路。
來源:鳳凰網財經、金融界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