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帥曾說過:“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廟堂之上,人情世故更甚,那么什么是人情世故?
最低層的人情世故是禮尚往來,中層的人情世故是在“欠人情”、“還人情”之間循環往復。
而最頂級的人情世故,是在“明白”與“糊涂”之間揣著明白裝糊涂。
哪有什么人情世故,說白了都是掌握一定的規矩與分寸后,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人情世故離不開會說話、講技巧,如果你還沒弄懂,不妨來看看《雍正王朝》中李衛、雍正之間的衣服那對話。
不能說是教科書級別的,但也將“語言藝術”拿捏得死死的。
01
八王逼宮失敗后,弘時去抄老八的家,期間老八勸告他:
你要是想爭奪皇位,必須先除掉弘歷,否則就會被他除掉,弘歷這個人手段狠毒......
弘時信了,當即派自己的親信去執行。
不久,雍正從隆科多那里得知該消息,立刻派圖里琛八百里加急營救。
所幸這件事情有驚無險,只死了一個重要人物劉墨林,弘歷沒有損傷。
當時李衛已經是兩江總督了,為保證“小主子”的安全,親自護送他回到京城。
既然來到了總公司,老板還是要見的,畢竟自己這個地方CEO是對方提拔起來的。
一般而言,下屬見到老板的流程是什么,必然是“問好”,然后再“匯報工作”,最后才是“表達關心,拉近距離”。
你看李衛是怎么做的。
(主子)這才多久沒見您哪,您怎么就瘦成這樣了。
這個時候已經是雍正末年了,多年來一直996、007,精神小伙都扛不住造,何況是雍正。
李衛說的是實話,但,與別人說出來意義不同。
他有兩重身份,一重是雍正的潛邸奴才,還有一重是兩江總督。
如果是田文靜、年羹堯來,肯定是先匯報工作,然后才是問好。
這就是他們比不過李衛的地方。
問候的順序一變化,關系就另當別論了。
李衛先匯報工作,再關心,他的身份先是臣,再是自己人(潛邸奴才)。
現如今,他先關心雍正的身體,再問好匯報工作,身份就先是自己人,再是臣子。
啥是自己人,自己人就是心腹,自己人就會被老板重視、提拔。
皇帝都是孤家寡人,平時最缺少的就是感情,尤其是忠心與關心。
李衛上來就是一句關心的大實話,而且還毫無違和感。
這無疑是在告訴雍正,老板我還是你的奴才,沒有你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是懂感恩的。
堂堂兩江總督,在雍正面前依然自視“奴才”,再冰涼的心也會融化吧。
背靠大樹好乘涼,以后即便有什么過錯,有老板罩著,也不會出大問題。
接下來雍正的回復也很簡單:
你看,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兩江總督啊!引娣,你能看出來朕瘦了嗎?(雍正)
奴婢們天天都在皇帝身邊,不像李大人隔了這么多日子,一眼看來自然覺得變化很大,不過,這一兩年來,皇上的確憔悴多了。(喬引娣)
從這個回答可以看出,雍正感受到了來自李衛的情感。
堂堂兩江總督居然像個小孩一樣哭哭啼啼,成何體統,但雍正的內心是高興的。
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就是,引娣來看看,這就是我以前潛邸時的奴才,自己人、很忠心。
對比一下李衛,就顯得喬引娣的回答比較平淡,對雍正說不上冷漠,卻也算不上關心。
事實也的確如此,此刻的喬引娣與雍正還沒有彼此認可,算不上自己人。
接下來,就到了談正事的環節,不是自己人該走了,喬引娣順勢離開。
02
該談正事了,李衛突然給雍正跪下,還說:
您看,我這,我都忘了,奴才忘了給您請安了。
這就是思想覺悟,換年羹堯來行嗎?不行,絕對不行。
李衛這一跪可不一般,不是君臣之禮,而是主子與奴才的關系,自稱的是奴才,而不是臣。
你以為“奴才”這兩個字是貶義詞,恰恰相反,很多人想稱自己為奴才都不夠資格。
臣,是外人,而奴才,是自己人。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李衛是在告訴雍正,大佬,您永遠是我心中的大佬,我永遠是您的小弟,您對我的恩情永不會忘。
上述提到,人情世故的最高境界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這時的李衛不正是如此嗎。
我知道這次是來匯報工作的,但不是以臣子的身份來,而是以奴才的身份來。
我不知道有什么皇帝,我只知道有主子,不管什么時候,我效忠的只有主子。
一句話,距離直接拉進了,而且還是心與心的距離。
看到有這樣的好奴才,雍正內心很欣慰,把藏在內心許久的感情一股腦宣泄出來。
狗兒,暗殺弘歷的人是誰,你也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么辦吶?
看看,雍正最初稱李衛為兩江總督、李衛,這個時候卻叫“狗兒”。
“狗兒”是李衛在四爺府的名字,稱呼一變關系就變了。
不再是明面上的君臣,而是私下里的關系,慢慢的都是感情,可見李衛之前的行為很有效果。
距離產生美,關系再怎么親近,也要注意把握分寸。
雍正問的事國事嗎?不是,而是家務事。
下屬干預領導的家務事,哪怕現在對了,以后要是領導反悔,第一個就饒不了你。
領導問了,又不能不說,干脆偷換概念。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幫主子辦,這事兒,奴才我沒法說。
什么事都能辦,這是表忠心;就是家務事不能辦?這是懂分寸。
既拒絕了,又在領導心中樹立一個好形象,這小伙子很行啊。
若是潛邸時的李衛,很可能就會建議保下弘時,這是站在雍正的角度考慮,這是心疼雍正,畢竟哪個老爹希望殺自己兒子。
可這時的李衛已經是兩江總督,必須要考慮弘歷這個因素,對方秋后算賬怎么辦。
由此可見,此時的李衛心思已經變了。
即便是變了,該裝的時候也得裝,還要很自然,這樣才會被老板重視。
朕知道,朕不該問你啊,起來吧。連朕自己都難以委決的事,你又能說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很快雍正又拿出來一個奏折,主要內容就是曾靜抹黑雍正的話,李衛看后大吃一驚:
主子,這信里說的是誰啊,又害父害母,殺兄殺弟的,還貪財好色(李衛)。
這就叫臨場應變,這就叫機智,這就叫會說話。
李衛可是兩江總督哎,這么大的官,會不知道曾靜的事情,肯定是知道的。
但,這個時候能說自己知道嗎?即便知道也得說不知道。
如果說知道,知道,你怎么不上報,之前的表忠心全都會被打上虛假的標簽。
現在我裝作不知道,就有兩層意思:
其一我因為不知道,所以才沒上報,這與忠不忠誠無關。
另一層意思就是,若是我知道,根本不用上報,早上去干這“呀呀呸”的了。
你是我主子哎,我這當奴才的不維護你,誰維護你。
瞧瞧,這又是一波獻媚,活該人家成為雍正的心腹。
當雍正把真相告訴李衛,里面的人是我,狗兒直接炸毛了:
怎么會,哪條瘋狗,敢這樣辱罵主子......主子,你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顆一顆拔下來。
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上面的解釋,哪怕雍正看出來了,心里也是暖暖的。
別管真的假的,最起碼人家李衛態度上很好,情緒價值服務的很好。
03
看看李衛,再對比一下其它的員工,雍正心里那叫一個苦啊。
咋回事?
按理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刑部、大理寺早該結案、誅九族。
可人家啥也沒做,理由還很充分。
這事情太大了,關系到皇帝的顏面,我們處理不了,只能皇帝你親自來處理。
這典型是想看領導笑話,你能殺一個人,能殺盡天下那么多的悠悠之口嗎?文武百官不出手,輿論只會越來越激烈。
主子,你把這個案子交給奴才,奴才有法子叫這幫瘋狗知道厲害。
態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態度、態度!
雍正剛解釋完,李衛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要痛下殺手,果斷、直接、狠辣!
只有一個原則,堅決維護老板的利益,直接把其它員工比了下去,什么張廷玉、什么田文靜,都給我靠邊站。
你審不了,因為散布這些謠言的,其實就是朕的那些弟弟,許多謠言都是阿其那,賽事黑那些發配到云貴的門人們沿途散布的。(雍正)
主子,不是奴才斗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都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李衛)
得知背后之人是八阿哥一派,李衛心里也明白審不了,審不了歸審不了,態度還是必須要有的。
直接說起了康熙皇帝的不是。
你看看這個康熙,明知道自己幾個兒子不安好心,活著的時候不處理到,偏偏把這個難題交給您,他是怎么當老子的。
清朝以“孝”治理天下,就連雍正自己都不敢說康熙的不是,李衛怎么敢。
他不僅敢,而且還說的那么生氣,這可是大不敬之罪,要殺頭的。
雍正會處罰他嗎?不會,不僅不會,反而還會很欣慰。
因為李衛說出了他內心的苦惱,說出了他不能說的話,提供了別人給不了的情緒價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李衛這樣說,是不是代表雍正比康熙重要。
什么康熙不康熙的,在我心里只有雍正,只有雍王府的老四,我只認這個老板。
哪怕是得罪先帝爺,我也要為我們家主子叫屈、鳴不平,是你,你能不感動嗎?
總的來說,這一次談話雍正給李衛打了滿分100分。
但,事情到這里還不算完,滿分算什么,他要得120分。
因為李衛給自己加了一道附加題。
談話結束前,雍正曾告訴李衛“曾靜的事情你不用管,我要用行動去感化他。”
李衛能不管嗎?自然不能,話都已經說出去了,必須要表態。
剛走出雍正的辦公室,轉身就來到大牢,直接把曾靜ko了一頓,誰來都攔不住。
很快這件事情就驚動了雍正,老四親自去監牢喊停,李衛這才停下手里的動作,還一臉擔憂。
似乎在說:主子您怎么來了,這監牢可不衛生,您身體又不好,別累著了。
雍正則一臉憤怒:
身為封疆大吏,如此不顧官體,罰俸一年。
但,雍正的內心活動卻是這樣的:
狗兒,我送你三個字,好、好、好!
就這樣,100分的政治考試卷子,別人勉勉強強及格,李衛直接給自己上難度,拿了120分,完勝。
什么叫人情世故,這就是人情世故,年羹堯要有李衛一半的情商也不至于死!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