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問題,為何《大明王朝1566》沒有像《雍正王朝》一樣成爆款。
編劇都是劉和平,但兩者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雍正王朝》的邏輯線清晰,開局并不復雜,另有鄔先生解讀。而《大明王朝》開局就是多線敘事,反轉密度高,理解門檻較高,況且它不夠爽。
這些看過的觀眾都懂。
先來疊個甲:一部劇的失敗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相關性”,不是“因果鏈”。
我無法說某個原因“導致”《大明王朝》失敗,但可以指出,它與多個因素“密切相關”。
《大明王朝》開播失利,有個原因是湖南衛(wèi)視的主流受眾并不愛《大明王朝1566》。
提到湖南衛(wèi)視,大多數(shù)人就知道綜藝才是它的拳頭產(chǎn)品。
從快樂大本營到超女快男,從浪姐到歌手,這一二十年來,源源不斷的綜藝爆款,也讓湖南衛(wèi)視的主流觀眾群體變成了青少年。
看到一個數(shù)據(jù),15-30歲女性占比超70%。而歷史正劇的目標觀眾通常是35歲以上男性/高知群體),兩者的重合度很低。
《大明王朝》本是央視定制劇,是前臺長歐陽常林想要提升平臺文化調性進行的開拓之舉。
然而,湖南衛(wèi)視既想拉新,又不肯犧牲綜藝娛樂這些資本盤,這才有了《大明王朝》在21點后開播的情況。
事實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享受的平臺待遇確實差太多。
《雍正王朝》爆火,因為它的首播平臺是當時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的CCTV-1。在1999年,地方臺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一個具有超強傳播優(yōu)勢的大平臺,還給了開年大劇黃金檔的待遇,它能覆蓋大量中老年和高學歷的觀眾,《雍正王朝》熱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湖南臺是如何對待《大明王朝》的?
2007年1月8日,每天21點兩集連播,排在綜藝節(jié)目后面。
通常來講,19:30-22:00被視為黃金檔。這比傳統(tǒng)黃金檔要延后1.5小時,簡直是熬夜檔。
歷史正劇的核心受眾——35歲以上男性、高知群體,通常在黃金檔結束后準備洗洗睡了。
從時代的維度看,1999年和2007年有不一樣的時代背景。
2007年,歷史正劇不再像之前吃香了。
當年開播的歷史正劇,央視的《貞觀長歌》和《臥薪嘗膽》,湖南的《大明王朝》,它們的表現(xiàn)都不如預期。
當年拍好的《書圣王羲之》(豆瓣顯示開播時間是2030年)等十余部已完成歷史正劇因無平臺接盤,已經(jīng)淪為“庫存棄子”。
現(xiàn)在我們會發(fā)現(xiàn),2007年是歷史正劇進入衰亡的拐點,之后有些氣候的歷史正劇也只有《大秦帝國》系列。湖南衛(wèi)視繼續(xù)頭鐵,播出《天下長河》豆瓣8.4分,但收視率只有0.6%。
承認吧,歷史正劇在國產(chǎn)劇的生態(tài)位,已經(jīng)逐漸被宮鎖心玉和甄嬛傳為代表的古裝言情/宮斗、瑯琊榜、慶余年、藏海傳為代表的架空歷史和偶像元素權謀劇所替代。
這個變化是時代和觀眾相互奔赴的結果。
從創(chuàng)作生態(tài)來看,歷史正劇的立項通過率變低。像《大明王朝》這種揭露官場黑幕的歷史正劇,在開播時也被認為不合時宜。資深老編劇要么退休要么退隱,市場沒有給新人創(chuàng)造做歷史正劇的機會。
我更感興趣的還是時代和觀眾層面的變化。
你們也應該想過,為何劇集越來越爽?觀眾明知道是撒狗血的套路,但爽劇就是能火成爆款,這就是觀眾的真實選擇。
因為我們的大腦越來越?jīng)]耐心了,一集幾十分鐘的歷史正劇,需要梳理一堆人物關系,慢熱燒腦。更多的觀眾看劇,不再像以前是寓教于樂,而是希望放松消遣。
觀眾有錯嗎?
并沒有,因為觀眾太累了。
輕輕松松的甜劇和爽劇,才更符合廣大觀眾的精神需求。
在這里,我們必須要明白,不同時期的人,文化體力是不一樣的。
這是我在《花束般的戀愛》學到的詞。
片中有細節(jié),2015年11月,絹在冰激凌店打工,麥給網(wǎng)站畫插畫。
這時的麥讀文庫小說,到了2016年春,他讀文學雜志。
即便是文學雜志,它依舊是雜志,和文庫小說相比,雜志更像是碎片化讀物的代表。此一細節(jié),是在說明生活已經(jīng)逐漸吞噬麥的文化體力。
2018年4月,麥和絹發(fā)生一次激烈的爭吵,絹無法接受為工作拼盡全力的麥,麥說他不知道《黃金神威》第七卷后的故事,也早就忘記《寶石之國》的情節(jié)。那些他曾經(jīng)喜歡的文化產(chǎn)品,他已經(jīng)看不下去,只有玩消消樂的力氣了。
當下我們看不動《大明王朝》,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我們變了。
過去,我們可以一集一集追著海瑞斗權臣,現(xiàn)在連劇名都記不住三秒鐘。
不是歷史正劇不香了,是我們早就被時代榨干了“文化體力”。
這不是個玄學詞,而是一個真實的生理現(xiàn)象。
坂元裕二在《花束般的戀愛》中提到這是“燃盡癥候群”——人際關系、工作壓力長期積壓,導致注意力崩塌、情緒耗竭。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摧毀大多數(shù)人的文化體力。
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是從熱愛文學、熱愛推理、熱愛長劇,到只想刷十分鐘短視頻睡覺。
不是不愛歷史正劇,只是太累了。
這也許就是今天《大明王朝》再重播也難成爆款的真相:
不是它不值得看,而是我們沒力氣看了。
當然,在知乎這個平臺上,你或許會說,有那么多知乎網(wǎng)友都熱愛《大明王朝》,你怎么說不受歡迎了。
然而,知乎本身就不是一個大體量的平臺。
能成為知乎用戶的人,本身的文化體力就已經(jīng)很強了。
我們用知乎對《大明王朝》的熱議來說明《大明王朝》能成爆款就像在圖書館問有誰不愛紙質書一樣可笑。
況且,《大明王朝》在17年在優(yōu)酷播出后封神,離不開靠知乎、豆瓣、B站這些平臺的發(fā)酵,這些發(fā)酵者本身就是高體力文化者。
新千年開始的二三十年,也是打工人工作時長越來越長的二三十年。
中國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的周平均時間顯示,我們確實是越來越忙的。
自1990年代起,中國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長不斷增長,2007年前后逼近50小時,遠超法定40小時紅線。
工作八小時,雙休能得到法律的承認,但得不到企業(yè)的支持。
上班有加班,在公司加班完還可以在家加班——互聯(lián)網(wǎng)的弊端之一。
只有一個手機,領導就可以操縱員工的下班時間。
996和007已經(jīng)極大的吞噬了觀眾的文化體力,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也逐漸失去了看歷史正劇的耐心。
說到底,我們與時代互為因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