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編譯 李夏
編輯 漠影
智東西5月22日消息,據外媒路透社最新報道,自ChatGPT在2022年底震撼發布以來,全球科技行業迅速進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AI人才爭奪戰。
路透社近日采訪的十余位AI人才招聘參與者透露,OpenAI、谷歌、xAI等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爭搶頂尖AI研究員,力圖在快速演進的大模型競賽中占據領先地位。
“AI實驗室招聘就像是在下一盤棋。”RunSybil網絡安全初創公司首席執行官、前OpenAI研究員Ariel Herbert-Voss表示。他指出,這些科技公司正爭分奪秒地招募具備互補技能的頂尖人才,愿意為此支付高昂薪資以贏得技術布局先機。
一、高薪酬+高自由度:頂尖研究員成“關鍵個體貢獻者”
在AI領域,真正推動技術邊界突破的“個體貢獻者”被視為行業命脈。例如,OpenAI研究員Noam Brown因其在復雜數學與科學推理方面的突出貢獻而成為多家科技巨頭爭搶的對象。
他曾在2023年受到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親邀共進午餐,OpenAI CEO Sam Altman邀請其在家中打撲克,甚至還有投資人包機前來拜訪。
面對數家巨頭的優厚條件,Brown最終選擇了OpenAI。他坦言:“這不是我收到的最高薪資方案。”相比薪酬,研究資源和計算力支持才是吸引頂尖人才的核心要素,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在金錢方面會吝嗇。
例如,OpenAI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初創公司安全超級智能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為頂尖人才開出2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及2000萬美元以上的股權激勵,部分人員只需任職一年即可全部兌現。
此外,谷歌DeepMind也調整激勵策略,將AI研究員的年薪提升至2000萬美元(約1.44億人民幣),并將股權歸屬期從四年縮短為三年,以應對愈發激烈的人才流動。
相比之下,根據薪酬追蹤平臺Comprehensive.io數據顯示,大型科技公司高級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為28.1萬美元(約202.32萬人民幣),股權獎勵為26.1萬美元(約188萬人民幣),差距巨大。
二、AI時代“萬倍人才”極度稀缺,招聘策略向體育界借鑒
雖然硅谷一向重視人才,但AI時代的不同之處在于,真正頂級的研究員人數極為稀少——僅幾十到一千人不等。
OpenAI CEO Sam Altman曾在2023年底公開表示:“AI行業需要的是萬倍效率的研究員。”他強調,在大模型領域,頂尖人才要有一人頂萬人的能力,幾十到上千名“超級個體”正決定著行業的未來走向。
這類人才的稀缺促使企業不斷創新招聘策略。例如,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在去年9月離職后創辦新公司,僅憑團隊實力便啟動了創紀錄的種子輪融資,并迅速從OpenAI帶走約20名員工,團隊現已擴展至60人,尚未推出產品便已吸引大量關注。
為挖掘潛在人才,數據公司Zeki Data甚至借鑒了電影《點球成金》中“數據選材”模式,利用量化分析尋找被忽視的AI潛力股。
例如,他們發現美國AI公司Anthropic公司正在大力招聘具有理論物理或量子計算背景的研究員,而這類人此前多活躍于學術界。
正如前微軟副總裁、現OpenAI研究員Sébastien Bubeck所言:“如果不是AI迅猛發展,我團隊中的很多天才數學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進入這個領域。這些頂尖人才非常聰明,正在真正推動行業發生變化。”
結語:人才已成AI競賽核心變量
在AI大模型推動全球科技格局重塑的當下,頂尖人才的流動和歸屬正成為決定性力量。
與資本、算法、硬件等傳統競爭要素相比,個體研究者所帶來的突破效應和技術勢能是無可替代的。正如當下的AI競賽,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一場人類智慧的深度博弈。
來源:路透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