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230萬天價耳環事件終于有了后續。
5月22日,多家官媒發文確認,針對黃楊鈿田父親楊某,已經成立由多個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全面展開調查。這場因一對耳環引發的風暴,終于進入實質階段。
不過,調查通報一出,網友的第一反應卻不是“真相大白”,而是有些“避重就輕”。
根據媒體報道顯示,楊某于2011年4月成為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人員,2015年調入雅安市投資促進局下屬事業單位,2017年因家庭原因辭職。官方強調,楊某整個工作過程未涉及災后重建項目、資金審批、慈善捐款等敏感事務。甚至還特意補充,楊某僅參與過一個招商項目,且該項目最終沒能落地。
從履歷來看,確實干凈。時間線、工作內容、崗位職責寫得一清二楚,甚至連沒招到投資商這種細節都寫進了通報。但網友關注的重點,從來就不在這些寫得很清楚的地方。
輿論真正質疑的是,楊某是否曾在2011至2014年擔任四川省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是否與雅安地震后的重建資金存在交集?
這段時間節點,恰好與網傳爆料高度重合。而這,恰恰是通報中完全沒有提及的部分。楊某本人曾在5月16日發文澄清,稱自己從未就職于四川省慈善總會,網上的信息是同名同姓搞錯了。但問題在于,這個解釋并沒有完全打消大眾疑慮。
網友發現,與楊某有關的一些工商登記信息中,多個公司留的聯系電話一致,而該號碼綁定的支付寶頭像,正是楊某和他的家人。這種巧合太過密集,反倒讓人難以相信只是誤會。
更讓網友難以釋懷的是,別墅從哪來的?230萬的耳環錢怎么來的?通報中只字未提楊某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也沒有回應網友最核心的疑問,他們的財產來源是否合理?
于是,網上再次炸鍋。有人表示:看完通報,反而更疑惑了。也有人直言:這是在答非所問,真正的問題一個沒說。
當然,官方已啟動調查,后續還會有進一步的信息披露。只是從目前的通報來看,公眾的情緒并未被安撫。
不過,無論如何,官方現在已經成立的調查組。網上的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切都還是以官方通報為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