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切實加強秸稈粉碎還田、覆蓋還田、秸稈飼料化等利用力度,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主要有三種模式。
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模式
秸稈粉碎還田指秸稈粉碎后均勻地拋撒在地表,隨即采用旋耕設備耕翻入土,使秸稈與表層土壤充分混勻,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爛,有利于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2024年全市推廣秸稈粉碎還田5萬畝。
近日,名?區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1000余畝??迎來豐收季,收割機來回穿梭,??的?穗被“吞”進機器,脫粒、秸稈粉碎??呵成。
推廣“稻蒜輪作”秸稈覆蓋還田模式
雅安市漢源縣每年大春在4萬畝糧經復合(稻+蒜)現代農業園區播種水稻,秋季水稻收割后賡即栽種大蒜,稻草全部覆蓋用于大蒜栽種,蒜薹收割后,蒜葉直接旋耕還田,園區內年產稻草、蒜葉20萬噸,相當于向稻田追施有機肥8000噸,同時大蒜產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驅蟲作用,每年減少農藥實用量30%。漢源縣“稻蒜輪作”典型種植模式于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典型案例。
在漢源縣4萬畝糧經復合(稻+蒜)現代農業園區推廣“稻蒜輪作”典型種植模式。
推廣秸稈飼料化利用模式
雅安市漢源、寶興畜牧業發展較好,建立了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高效循環的農企合作模式,積極推進秸稈青貯、黃貯等飼料化利用。位于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高河壩(小地名)的四川耕獻農業有限公司,在秸稈收獲季節,回收秸稈后經過粉碎打包青貯處理,大幅提升了秸稈營養價值,不僅解決了秸稈營養價值低、適口性差等問題,還為食草性家畜提供了優質的飼料來源,該公司年青貯產能可達1000噸,實現產值50萬余元。
寶興縣五龍鄉的四川耕獻農業有限公司,在每年9-10月份開展規?;斩捛噘A加工利用。(供稿/圖:雅安市農業農村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