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暖,萬物生長。這是畫眉鳥的主要繁殖季。”日前,在委托專業機構評估畫眉鳥的生存狀態后,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多部門放飛13只涉案的野生畫眉鳥。活動當天,工作人員依次打開鳥籠,畫眉鳥撲棱翅膀,直沖藍天。
同安區檢察院聯合多部門開展畫眉鳥放飛活動。
近年來,同安區檢察院立足集中管轄全市涉生態刑事犯罪案件職能優勢,主動將檢察履職融入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大局,積極延伸檢察職能,踐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司法理念,從“治罪”到“治理”,用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以司法智慧與擔當寫好生態司法“后半篇文章”。
看不見的碳匯 看得見的價值
1月26日上午,同安區軍營村的林大嫂穿上紅棉襖,早早地來到村部。當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村里要舉行農業碳匯分紅儀式,村民第一次拿到“生態價值紅包”。這份“碳匯紅利”的由來要追溯到2022年。當時,同安區檢察院正辦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人郭某祥到淺灘海域非法采砂共計5952.05立方米,造成海洋生態資源環境損害,價值共計42萬余元。
被告人真誠悔過,愿意認罪認罰賠償生態損失,但如何修復海洋生態,被告人修復能力、原地修復條件限制等是一大挑戰。
近年來,同安區檢察院堅持貫徹落實恢復性司法理念,通過增殖放流、補植復綠、耕地復墾、繳納無害化處置費等方式,加大對廈金海域、被占用農用地、受污染水體以及土壤等進行生態修復。
而瞄準碳匯價值,助力生態修復,是同安區檢察院探索多元化生態修復機制的又一創新舉措。
2022年8月30日,同安區檢察院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廈門市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創新打造從山頂到海洋的碳匯交易系統。
“目前適用司法碳匯認購機制主要是針對原地修復缺乏條件且當事人具有修復意愿的案件類型。”同安區檢察院檢察官黃妙芳告訴記者,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負責提供符合生態環境替代修復目的碳匯交易標的,檢察院根據涉生態案件實際情況,引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自愿向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認購“綠碳”“藍碳”等生態價值產品,以承擔替代性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第一期海洋藍碳交易實現首批公益碳匯合計85829.4噸。至2024年底,同安區檢察院引導當事人完成海洋藍碳交易合計97496.08噸,綠碳交易合計20132.14噸。
此次,軍營村向村民發放生態價值紅包34萬元,其中司法碳匯24.7萬余元,占比73%。“司法碳匯不僅調動了村民植樹造林、培育茶園及果園的積極性,還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收入的增加,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說。
聯合拯救在行動 呵護生物多樣性
3月11日,同安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再次來到鼓浪嶼廈門華僑熱帶植物引種園。當天,該院牽頭設立的“野生植物保護司法修復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基地創新建立“司法委托—科研培護—屬地回植”一體工作機制,針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苗木,由司法機關委托培護,由引種園專家團隊養護管理,待培植技術成熟后再交付林業部門回植原生地,從而擴大國家珍稀植物種群分布和繁衍生息。
野生植物保護司法修復基地在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成立。
當天,檢察官一行還回訪了已經在引種園委托培護的160株金豆的情況。金豆長勢喜人,葉片挺拔,引種園的工作人員悉心摘下了它們的果實,為它們“減負”的同時,還幫助它們繁衍后代。“待過幾年成苗后,會將它們返還自然,做就地保護。”工作人員說。
金豆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嬌嫩難養。這批金豆在大帽山被非法采挖后,被犯罪嫌疑人種植在家門口售賣。同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告訴記者,找到這批金豆時,由于根系殘損,部分植株奄奄一息甚至已經死亡。
如何處置這批金豆?檢察官認為,回歸原生地是最佳方案,但顧慮的是,回植需要專業管護,否則植株很容易死亡,且有再次被盜挖的風險。
同安區檢察院將扣押的160株金豆轉移至植物引種園培育管護。
最終經過多方探討,同安區檢察院找到一個兩全之策——與科研機構合作,將金豆移交給廈門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接受“搶救”,另一方面,還能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育種研究和科普展示。
金豆的“搶救”與“回歸”,是做好生態司法“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一筆。“野生動植物資源涉及不同物種,修復方式多樣,擴大外聯借助專業力量、做實協同保護是最有效的路徑。”黃妙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安區檢察院正聯合海洋三所開展造礁石珊瑚實驗室培植項目。石珊瑚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為石珊瑚的遺骸珊瑚石同樣受到法律保護。在一起非法收購、出售珊瑚石案件中,同安區檢察院積極引導被告人認罪認罰,并繳納6萬元生態修復費用,用于培育石珊瑚。海洋三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石珊瑚在廈門的海域無法自然生長,但我們有條件進行人工培育。等培植成熟以后,再把它們投放到合適海域去,凈化海洋環境,支撐海洋生物多樣性。”
強化協同治理 凝聚保護合力
生態司法不僅要提升“末端處理”的能力,還要強化“源頭防控”意識。近年來,同安區檢察院致力打造“全民共治”的生態保護格局,聯動多個部門、社會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讓法治強音觸達群眾,入耳入腦入心。
去年12月,同安區檢察院聯合區法院將法庭搬到大帽山農場。當天,氣溫很低,山風獵獵,但庭審現場安靜肅穆。兩名村民因非法采挖、買賣金豆,被同安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庭審中,兩人均自愿認罪認罰。
起初,被告人辯解稱不知道金豆是野生保護植物,但在確實、充分的證據面前,被告人終于承認,他們曾聽說過有人因采挖金豆被判刑,在采挖時就知道金豆受國家保護。“2022年,同安區第一起非法采挖金豆案件通過巡回宣判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檢察官建議再次把庭審現場搬到群眾中,開在群眾身邊,一方面讓村民知道金豆是保護植物,不能非法采挖,另一方面有助于讓威嚴的判決震懾潛在的犯罪,讓法律的信仰樹立在群眾心間。
一起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案件巡回審判現場。
在大帽山,分布著豐富的珍貴野生植物資源,是被非法采挖的“重災區”。因此,同安檢察院向翔安區野生植物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在大帽山設立野生植物保護點,增設保護設施,加大宣傳力度。在保護點設立的當天,檢察官還與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一同開展普法宣傳,詳解宣傳展板上的圖文,“就是讓老百姓知道,哪些是國家保護植物,不能再挖了。”黃妙芳說,同安區檢察院通過強化法律監督,督促行政部門依法履職,目前行政部門已經在翔安區6個山頭入口分別設立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宣傳欄。
檢察官向公眾講解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相關知識。
在同安區各花鳥市場,除了花草,鮮活生動的宣傳展架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23年以來,同安區檢察院制作了40多個野生植物保護展架用于普及生態環境知識,警示商家和消費者,“愛花有道,合法交易。”此外,同安區檢察院在轄區廈門美格農藝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生態公益訴訟教育實踐基地,利用基地優勢、專業優勢,在植物保護、植物補植、勞務代償、生態公益檢察文化沙龍等方面開展合作,通過凝聚保護合力,呵護綠水青山。
End
同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同安檢察
責任 專業 團隊 紀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