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在長期缺乏有機質持續(xù)投入,單純以化學肥料為主,土壤較為干旱,土壤濕度大的時候進行機械整地,過度碾壓等原因,引起土壤透氣性差,更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板結的土壤需要通過改良之后,才能逐漸恢復疏松透氣的特性,讓作物的根系更容易下扎與伸展。改良土壤板結,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增加富含有機質的肥料,有機質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彈力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增強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重視有機肥使用的地塊,很少出現板結現象。我國農村的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自古就有積攢農家肥的習慣,農家肥就是富含有機質的肥料,能為作物提供較為全面營養(yǎng)的同時,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不過農家肥要經過充分腐熟之后,才是有利的,沒有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是有害的。農家肥主要包括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各種餅肥等。玉米經過秸稈還田之后,也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有效辦法。從而破除土壤板結,是持久培肥地力而有效的辦法。
2,種植綠肥,綠肥在開花前進行粉碎掩埋至土壤里,可以明顯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以及氮磷鉀的含量,常見的綠肥苜蓿是首選,其實只要綠色植物在成種子之前粉碎、掩埋在土壤中,都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3,深翻與松土,深翻要打破犁底層,從而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深松可達到50公分左右。
4,投放蚯蚓,增施富含有機質的肥料,然后每畝地投放蚯蚓100~200公斤左右,投放的蚯蚓越多,越有利于加快改良土壤,投放蚯蚓需注意提供蚯蚓的食物來源,各種腐熟的糞肥樹葉,秸稈粉碎等。由于蚯蚓品種不同,大小各異,在投放蚯蚓的時候,蚯蚓個體越大投入的重量就越重。
改良土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投入的成本更低,而且改善土壤疏松肥沃的效果更好,自己發(fā)酵優(yōu)質有機肥,具有更能降低成本的好處。摻混料堆的時候,最好再加入em菌劑,提高發(fā)酵的速度。單純使用農作物秸稈發(fā)酵,用時較長,而且肥效遠不如加入畜禽糞便的更加優(yōu)質,可以用畜禽糞便與粉碎后的農作物秸稈,混合在一起,堆積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用塑料膜覆蓋,并且要每10天左右,進行翻堆一次,讓糞肥發(fā)酵腐熟更均勻。發(fā)酵好的有機肥每畝地用量,可控制在3~5方之間,再配合餅肥,更有利于疏松土壤,肥效持久。好了,本次分享就是這樣,歡迎關注,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