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創贏沿江”第三屆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暨創業大講壇活動落下帷幕。大賽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新成果、對接資本資源、實現創業夢想的平臺,而那些懷揣夢想的青年創業者們從這里出發邁向更大舞臺。
江蘇大學在讀博士生姬魁洲帶隊的國內首創整盤氣吸式精量育秧播種流水線項目,在“創贏沿江”第三屆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摘得桂冠,落地沿江街道。
作為一名農業工程專業博士生,他深知傳統水稻育秧播種環節的低效與損耗痛點。在實驗室里日夜鉆研、反復試驗,他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研發出的流水線設備能在精準控制種子分布的同時,顯著提升播種合格率至97.6%。
“在常州6萬畝水稻田的應用,每畝產量提升16%、收入提升19%,這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實實在在幫助到了農民。” 姬魁洲眼中閃爍著光芒,“沿江街道不僅提供了大賽舞臺,更在賽前詳細介紹優惠政策,大賽期間創業導師還幫我們規劃了落地細節,讓我們看到了項目從實驗室走向田間的可能。下個月,我們就注冊公司,推廣到更多的農田里,讓更多的農民受益,也為國家糧食安全出份力。”
本屆“創贏沿江”大賽自啟動以來,走進各大高校開展線下宣講19場,吸引海內外57所高校的136個項目報名參賽,涵蓋農業科技、新材料、智能裝備等多個領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雙一流高校項目,更有13個海外項目參與角逐。
“我們已通過賽事吸引20余個優質項目落地,釋放企業平臺潛力。”沿江街道黨工委書記余梁說,近年來,沿江從最初的創業推介會初步嘗試,到擴容成立“1+10+N”創新創業就業戰略聯盟,再到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事為媒介,逐步構建全鏈條“雙創”生態,形成“賽事選拔—論壇提升—成果轉化”的服務閉環。
首屆“創贏沿江”大賽一等獎得主崔永琪也上臺分享了創業經驗。他笑著說:“當年拿了大賽冠軍后,沿江街道和創業園給我們免了8萬塊錢的租金。那時候公司現金流很緊張,這筆租金減免讓我們緩了口氣。”崔永琪團隊把有限的資金集中投入研發,三個月內推出首個市場驗證成功的產品。
作為從沿江街道創業生態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崔永琪的公司從最初的3人團隊發展到如今的21人規模。這一路走來創業園“前6個月免租金”減輕了初期負擔,江北新區的創業扶持資金提供了助力,而沿江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一站式”服務,則讓企業注冊、政策申報等流程變得高效順暢……
“創業路上,每一步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幫助。”崔永琪說,“這些支持讓我們能更專注于產品和技術,走得更穩、更遠。”
“我們將以更優的政策環境、更全的服務保障、更佳的創業氛圍,期待更多青年才俊選擇沿江、扎根沿江。”余梁說,沿江街道的創新創業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而這些懷揣夢想、勇于實踐的青年創業者們,必將成為推動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素材來源 | 沿江街道
編輯 | 范馨兒
發布 | 徐雅瑩、吳小榮
審核 | 王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