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于露)日前,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學校團隊憑借出色的技術實力與團隊協作,在2025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 25)總決賽中斬獲了一等獎、全球第八的好成績,創下了學校在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中的紀錄。
在本屆ASC初賽中,南京大學隊從全球350多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首次成功晉級決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今年的ASC決賽在青海大學舉辦,來自全世界的25支隊伍參與了決賽角逐。南京大學團隊由物理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的本科生組成。在e-Science中心負責人、南京大學信息化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姚舸的指導下,這支隊伍最終在ASC 25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南大學子的風采,取得了優異成績。
5月10日開始的2025 ASC決賽要求各參賽隊伍在四天的短暫時間里,在嚴格遵守4千瓦的功率限制的前提下,自主搭建超算集群并優化性能,完成包括運行優化國際通行基準測試HPL、HPCG、生物分子預測 AlphaFold3推理優化、RNA甲基化修飾位點檢測、中微子探測模擬 Geant4、大語言模型DeepSeek推理優化和青藏高原氣候數值模擬 FAMIL在內的七大前沿科學計算任務,涉及高性能計算、AI4S、生物信息學、粒子物理、人工智能和大氣科學等領域,全面考驗了團隊在能效控制、跨學科應用和即時優化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本次ASC競賽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在嚴苛的功耗和設備限制下實現最優性能表現。為了尋找能效與性能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南京大學參賽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試驗。
在硬件架構方面,團隊精心設計異構計算架構;在系統優化層面,建立了細粒度的能效監測體系,采用實時功耗采樣與性能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為能效優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在算法設計方面,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計算特性,進一步優化了并行框架,并對核心計算算子進行了深度優化與重構……這一系列技術形成了從硬件到算法的全棧式能效優化方案。
盡管賽前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團隊在決賽現場調試集群時還是遇到了不少突發狀況:復雜的現場布線環境、棘手的靜電與散熱問題、機器靜息功耗遠超預期,甚至出現了硬盤無法啟動的故障。
團隊成員朱江云坦言:“作為首次參加ASC決賽的隊伍,我們確實遇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挑戰……不過在成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多管齊下逐一攻克難題。
成功背后,是南京大學團隊數月的精心準備與通力合作。從2月份的初賽以來,團隊每周召開技術研討會,任何成員遇到難題都會立即提出,全隊共同分析解決。這種開放共享的協作模式,是團隊攻堅克難的關鍵。
基于專業特長的合理分工,也使得團隊在跨學科合作中不斷迸發創新靈感。除了隊員們自身的努力,e-Science中心在算力提供和資源對接方面給予了關鍵支持,指導教師姚舸提供了有力的專業建議。
據了解,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ASC)迄今已舉行至第十二屆,吸引來自全球六大洲上萬名大學生報名參賽,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大學生超算競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