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五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暨四川師范大學"嚶鳴講壇"第23期162講在校成功舉辦。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胡敏教授應邀作題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黃金圈法則》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四川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湯洪教授主持,該校300余名中外師生共同參與。
初心與使命:讓世界聽見中國聲音
活動伊始,胡敏教授首先回顧了新航道中國故事項目創立的背景。他提到,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命題以來,自己歷時八年深耕這一領域,通過打造“3+1”工程:即:辦好一個活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會”;講好一門課程:《讀故事 說中國》中華文化雙語視頻課程;出好一套叢書:“故事里的中國”系列雙語叢書;以及辦好一個論壇,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舉辦“故事為橋——青少年與讀懂中國”論壇等舉措,助力青年學子"以點連線"提升跨文化傳播能力。
以“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會”為例,從2020年啟動至今已舉辦了五屆,吸引海內外超130余萬青少年報名參與,選手遍及142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首個面向中外青少年,推進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大型人文交流活動。
黃金圈法則:從"為什么"到"怎么做"
講座核心環節,胡敏教授創新性提出"黃金圈法則"(Golden Circle),從三個維度解析講好中國故事的邏輯框架:
Why(初心):強調這是時代賦予青年使命,既是打破認知偏差的鑰匙,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
How(方法):主張"青少年是文化傳播的未來",需精準定位受眾,以母語級表達"讓故事直抵人心";
What(內容):推薦選取傳統習俗、科技成就(如袁隆平事跡)、藝術IP(如《哪吒》)等具普世價值的題材,傳遞中國精神。
胡敏教授結合自身40年教育生涯,鼓勵學生"以終為始"規劃學業:低年級廣泛探索,高年級聚焦實踐,并寄語青年"用熱愛驅動使命,用專業傳遞真實"。
雙向奔赴:讀懂中國的三個層次
談到講好中國故事的終極目標,胡敏教授用“雙向奔赴”來總結。他認為,青少年作為讀懂中國的新生代力量,應在“雙向奔赴”中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有三個層次:讓中國讀懂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世界幫助中國更好地讀懂中國。"
現場互動環節,中外學子圍繞跨文化敘事技巧踴躍提問,胡敏教授以生動案例一一解答,氣氛熱烈。
本次活動為川師大學子提供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論指導,也為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注入了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