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對喪葬禮儀有嚴格規定,普通百姓需儉,官員亦不可逾制。然而,李蓮英母親去世時,他卻以太監身份操辦超規格喪事,
關于這件事情,在鄉親眼中,李蓮英是衣錦還鄉的豪紳。但在士大夫筆下,此舉卻是“閹宦暴富,不知收斂”。
那么,李蓮英葬母的場面究竟有多大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01
李蓮英是誰?
清末時期,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就是傀儡,穩坐后宮的慈禧才是實際掌權者。
李蓮英就是慈禧最寵信的太監,沒有之一,能得到慈禧的喜歡,就不得不這家伙的三大絕招。
李蓮英性格圓滑,善于揣摩慈禧的心思,很多次都能精準把握太后的喜怒哀樂。
說話謹慎,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閉嘴,既能讓慈禧開心,又不會觸怒她。
這種極高的情商,使他成為慈禧身邊不可或缺的貼身侍從。
民間傳言,李蓮英以梳頭技藝聞名,擅長梳理各種復雜發型,而這也是他深得慈禧歡心的原因之一。
李蓮英雖是個男子,但在生活細節上極為精致,能夠滿足太后的各種需求,安排起居、準備膳食、管理宮廷事務面面俱到。
他就后宮中的大管家,讓慈禧每天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享受快樂的時光。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李蓮英忠誠可靠,絲毫不越權干政。
李蓮英之前,慈禧最寵信的太監名叫安德海,只可惜此人囂張跋扈,最后被處死。
李公公則不同,深知慈禧對權力敏感,雖然自己權勢極大,卻始終表現低調謹守本分,從不僭越,不輕易干涉朝政。
正是因為比較懂事,讓慈禧對他更加信任。
從時間上來看,李蓮英少時入宮,陪伴慈禧將近五十載,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人生晚年,慈禧太后十分多疑,這種心態甚至讓她對李蓮英產生了依賴。
總的來說,慈禧太后喜歡聽話的人,喜歡能干且不威脅她權威的人,李蓮英恰好符合這一標準。
我們都知道,光緒皇帝是一個傀儡,很多宮人都不將他放在眼里。
可李公公即便身居高位,也依然以奴才自居,對光緒保持恭敬,哪怕是在私下也是如此。
歷史對李蓮英的評價不算太好,可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的確有兩把刷子,能力出色,處世智慧不以言。
要不然,慈禧太后也不會打破大清朝的祖制,賞賜給他二品頂戴(太監品級不得超過四品)。
02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年李蓮英的母親去世,臉上難以遮掩猶豫。
慈禧太后看在眼里,便詢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情,這才知道李母在這幾天去世了。
慈禧治國理政雖不是很好,但對父母卻十分孝敬,還曾寫過一首詩詞: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李蓮英很早就被送入宮中做太監,與父母一別幾乎就是一輩子,父母臨了,作為兒子的他也沒能在身邊盡孝。
慈禧太后多少有些感同身受,于是便給李蓮英放了40天的假期,好好去處理母親的喪失。
除此之外,慈禧還給了李蓮英一筆喪葬經費,大約是48萬兩白銀。
大清朝一戶人家,一年的總花銷也不過在34兩上下,48萬兩稱得上是一筆天文數字。
而且這筆款項,還僅僅只是用作李蓮英母親的葬禮,不難想象會辦得有多豪華。
在慈禧身邊當了那么多年的秘書,李蓮英并不缺錢,但慈禧太后的這一舉動,無形中給了他底氣——愈制舉辦葬禮。
古人云“富貴不還鄉,入錦衣夜行”,李公公是個殘缺之人,更希望得到家鄉人的尊敬,而葬禮無疑是個表現的時機。
李母生前喜歡聽戲,李蓮英花巨資請來戲班子,一唱就是一整天,每一場演出都是精心策劃。
喪葬用品要求用最好的,從祭品到棺木,從挽聯到喪衣,甚至陪葬品都是從京城采購的。
李蓮英還利用自己的人脈,找到以為知名的風水大師,為母親挑選了一塊極佳的風水寶地。
隨后大量的木匠、工匠、石匠被派往墓地,清理雜草、修筑石碑、布置現場。
石頭用的是珍貴石材,碑文是大師傅親手雕刻,規格雖不是皇親貴族級別,卻也不輸多少。
為了能夠讓靈車平穩地行走,李蓮英還特意修了一條下路,路下面用的是麥秸稈鋪設。
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白色的挽綢,延續了好幾里地。
據說,葬禮當天李蓮英還請來了上百名護衛兵隨行,袁世凱都來到現場負責秩序。
除此之外,朝廷文武官員來了上百名,地方名流、江湖人物也來了不少。
棺槨下葬后,還有數十位得道高僧和道士,為李母進行念經超度。
現場十分宏大,下葬過程十分莊嚴,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好幾里地。
你以為這就算完了,其實最奢華的還是在接待方面。
03
一般而言,誰家里有了白事,大家伙多多少少會去“上供”,也就是給點錢,主人家則會請吃飯。
值得一提的是,前來哭喪的人只要人到就好,李蓮英一分錢都不收,據說足足持續了三十五天。
這三十五天并不是隨便“應付”過去的,葬禮期間他請來許多專門的大廚為大伙做飯,保證每一頓飯都是大飯店水平。
平常人家一天吃兩頓飯,就能稱得上小康之家了,李蓮英卻為賓客每天提供三頓飯菜,每一頓都有數百張桌子,規模之大在鄉村前所未見,
宴席上的菜,種類繁多葷素都有,雞鴨魚豬牛羊等,有時候還會安排一些地方名菜,奢華程度讓人嘖嘖稱嘆。
不僅僅是到場的賓客,哪怕是路過的乞丐,只要為李母送上幾句祝福的話,李蓮英都會好好安排。
有這樣的好事,誰不去占點便宜,十里八鄉的老百姓紛紛前去吃上一頓好的。
以至于,李家門口排起了長隊,為此李蓮英還安排了人管理秩序。
后來地方實在不夠用了,他干脆在院落之外放置了幾張桌子、幾口大缸,里面裝滿了菜和肉,隨便拿隨便吃。
附近的鄉親、路過的行人、討飯的乞丐,京城權貴、地方官員、土豪鄉紳匯聚一堂,場面人山人海,人流絡繹不絕。
李蓮英不僅提供免費宴席,還允許鄉親隨意帶走祭品、食物,甚至包括一些財物。
據傳有人反復排隊領取物品,或直接用麻袋裝走供品,李家仆從也視若無睹。
這種敞開吃、敞開喝、敞開供應的做法,大戶人家都不敢做,會被說成“活人吃倒喪家”。
那么,李蓮英為何如此高調,原因也很簡單。
他是慈禧身邊頭號紅人,是二品頂戴太監,不缺錢,也不缺勢,卻得是一個展示自己榮耀的機會。
如此極盡排場,無非就是在可以炫耀自己光宗耀祖,當然也為籠絡地方勢力,鞏固家族地位。
按理說,李蓮英以太監身份操辦超規格喪事,本屬僭越。
不過,錢是慈禧太后批的,上面有人罩著,也無人敢糾彈。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太監李蓮英迅速失勢,之后被迫退休,其家族也逐漸沒落。
不過,有關他的這件事情卻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參考資料:《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李蓮英墓葬碑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