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海南臨高5月22日電 (陳英清)“漁家龍舟體態寬長,由漁船作為舟體。”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宣傳文化站負責人王俊22日對中新網記者說,漁家龍舟大多由居住在沿海的漁民制作,講究整體性,“與其他地方龍舟裝飾品只有龍頭龍尾不同,漁家龍舟是整條龍裝飾在船上”。
資料圖為2024年6月10日,正值端午節,臨高縣新盈鎮上演海上漁家龍舟賽。(無人機照片)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端午前夕,新盈鎮各個村子正加緊趕制漁家龍舟。
“漁家龍舟裝飾品一般以竹條、宣紙、蠟紙等為材料,通過扎綁等傳統手工技藝制成10米至15米長的‘巨龍’裝飾在漁船頂上。”新盈鎮民間藝人張高制作漁家龍舟已有近30年,他制作的龍頭造型精美,龍嘴可開合,“得讓龍舟‘活’起來,這不僅要有力量感,還要有動態的美感”。
5月22日,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民間藝人張高在制作龍頭骨架。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在新盈鎮博岸村,兩條“漁家龍”已初具雛形,村民們有說有笑,完善漁家龍舟。
“每年端午節前夕,許多在外務工的村民會自發返村,參與龍舟制作或備賽。端午節當天,村民幾乎全部返村一同觀賽敘舊。”在博岸村村民陳國新看來,漁家龍舟不僅是漁家文化的載體,更是漁民們維系親朋情感的紐帶,“現在龍舟越做越精美了,這也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如今,漁家龍舟參與的群體不僅有成年人,還有小朋友。“在我兒時的端午節期間,大人們劃大龍舟比賽,小孩則劃著自制裝飾有魚、蝦、螃蟹的小漁船。”28歲的博岸村村民陳建宇向記者分享了“蝦兵蟹將”趣事。受此影響,他每年都會參加村里龍舟活動,“每艘龍舟參賽人員約四五十人,無論刮風下雨,大家都來訓練”。
漁民依海而生,臨高海上漁家龍舟賽據傳已有百余年歷史。端午節當日,當地漁民將把龍頭、龍身等裝在日常作業的漁船上,漁船瞬間化身威風凜凜的“漁家龍”;一場別具特色的海上漁家龍舟賽也隨之上演,承載著漁民對風調雨順、平安豐收的祈愿。
王俊告訴記者,參賽人員均是當地漁民,他們在賽前會將水果、小吃及飲料放在龍舟上,每次賽完靠岸時,會向岸上民眾撒去水果、小吃等,以此祈求國泰民安、漁獲滿艙及分享收獲的美好愿景。
5月22日,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博岸村村民陳國新安裝“龍舌”。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
陳國新表示,以前是父輩參與制作龍舟、進行比賽,現在接力棒已傳到他手中,未來將持續培養更多年輕人。讓他欣慰的,是“村里小孩都喜歡漁家龍舟,而且也學得比較快”。
臨近采訪結束時,記者看到,幾位博岸村村民制作龍舟,吸引了不少年輕小伙、小學生駐足旁觀學習。(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