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12》的第三集,還是繼續傅一鳴的這個案子,這一集的關鍵詞是“第三者”,借用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河已非同,人隨境遷。”英語原文是“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for it is not the same river and he is not the same man.”意思就是說,沒有一樣的河流,因為河流一直在流動,所以人也會改變,不會有一樣的人。因此第三集它有一個哲學思考的劇情在里面。
這種哲學思考就是傅一鳴他能夠困住那么多女生作為自己的玩物,但是卻突然被出現的“第三者”殺害,那么究竟是怎樣的人讓傅一鳴會被殺呢?這就是告訴觀眾,第三集人隨境遷,沒有絕對禁止的犯罪,只有相對的犯罪,犯罪只是一環扣一環。
在第一個案子中,是少女被禁錮,然而緊隨著傅一鳴被殺,已經不是同一個案件,這已經開始是第二個案件了,《刑偵12》我之前說過,它代表的是12個案子,現在在第三集已經出現了第二個案子。
在第二個案子中,導演給我們制造了一個懸念,就是殺害傅一鳴的人究竟是誰?為什么要殺傅一鳴?還有傅一鳴為什么看到這個人的時候,他會瞳孔放大,他會那么的害怕這個人?這些都是一個未解的懸念。
在第三集中,張振朗利用自己的多重人格,找到了警察都沒找到的尸體,然而尸體就在這艘船上,我看到網上有人覺得奇怪,為什么警察搜查的時候沒發現,為什么張振朗就發現了呢?
因為《刑偵12》是一部心理學+哲學角度去拍攝和表演的懸疑犯罪劇,因此不能用平時看的一些簡單的不需要推理的角度去看這部劇,要自己帶一點推理和思考,才能看明白這部劇。
尸體是藏在冰柜里,那么警察通常搜查的時候,并不會聯想到被鎖起來的冰柜,上門堆放了那么多雜物,人會被藏在里面。還用鎖鎖起來這樣。這是一個細節需要細心才會被發現,《刑偵12》這次在細節和推理上,編劇是下了功夫的,但是心理學+哲學思考的劇,往往會有很多觀眾看不懂,因為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專業的知識才能理解。
但我覺得不懂也沒關系呀,我們就去看破案,看劇集的緊湊就好啦,林保怡和張振朗的對手戲也慢慢的多了起來,在第三集二人的對手戲上的增加,就讓之前戲份偏少的林保怡,戲份開始多了起來。
在第三集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張振朗利用多重人格的方法去模仿當時的現場情景,從而發現了冰柜藏尸,這個“第三者”殺害傅一鳴,似乎只是圖快感,把尸體藏在冰柜里,還有一把新的鎖,說明他殺害傅一鳴是早有預謀,但不拋尸,在某種程度上,他也和傅一鳴一樣的很享受自己的“戰利品”,簡單的說也是一個心理扭曲,極其變態的殺人王。
這一集中yoyo陳自瑤出場的時候,打光就是暗喻林保怡和陳自瑤會有一個感情線,陳自瑤在這里是一位帶孩子的單親媽媽,導演特地給了陳自瑤慢鏡頭,那么這樣的CP感,到最后我覺得會是牽扯出第三個案件的伏筆,因為陳自瑤和女兒居然是住在林保怡隔壁,巧不巧?
作者:龔翔
圖片:龔翔
編輯:龔翔
審核:龔翔
字數:1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