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在5月22日的發布會上雖然沒有公布價格,但從三款車型配置全方位貼靠煥新Model Y(參數丨圖片)的動作來看,實際上已經對外釋放了預期,接下來小米還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來觀察潛在用戶的反饋。
節奏拿捏得死死的。
回到產品本身,因為同樣基于摩德納架構,加上小米YU7的軸距、底盤結構都和SU7一致,「優化」是YU7作為小米第二款車的關鍵詞。
首先是全系標配的力度給得很足——
● 全系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
● 全系標配激光雷達
● 全系標配700TOPS的輔駕算力(英偉達Thor U)
● 全系連續阻尼可變減振器
再看YU7的外觀設計,可以聯想到之前SU7熱賣的很重要一點,就是靚麗的車漆,無論是靜態感受還是游走出街,小米汽車給普通群眾的直觀的感受就是:好看。
YU7把這個優勢發揚光大,雷軍至少花了約20分鐘來介紹新車的車漆,小米再一次展示了眾多車企發布新車時那些習慣性忽略的細節有多重要。
YU7的兩款主打色——寶石綠和鈦金屬之前都在社交媒體上悉數露出,觀感無需多言,「一輛車有沒有賣相,從揭秘那一刻起就知道了」。
雷軍在發布會上做了更詳細的介紹,YU7的寶石綠車身使用了雙層色漆、三套色罐,配合車身型面設計,最終才使整車在光線的折射下呈現出靈動高級的質感。
外觀上還有一個感人的細節是,鏤空水滴大燈上半部分做了鏤空,并嵌入風道與前艙蓋風道打通,同時升級了 180° 超廣角照明。
而和SU7的一邊倒好評的半隱藏式門把手相比,YU7電動內翻門把手未來的市場評價有待觀察。
這個設計顯然是為了降風阻所做的考慮,至于「用戶靠近車旁門把手自動內翻-用戶上車后門把手自動關上」的這一套交互流程的易用性,要留給實操來檢驗。
YU7長車頭的設計帶來了更佳的比例關系,這是建立「好看」又一關鍵,YU7的L113達到了680 mm,有著1:3 極致頭身比,同時為前備箱留出了141L的不俗容積。
YU7的座艙內部則學會了做減法,和SU7相比,取消了中央通道上的物理按鍵,觀感變得更加簡潔。
新加入的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和主副駕零重力座椅,印證了YU7的定位仍然是一輛駕駛者之車,這也說明小米造車團隊是一群愛開車的人,既要又要全要的純家用人群,不是YU7的第一目標客戶。
小米天際屏的細節在于它不是一塊簡單的屏幕,而是一個集成顯示界先進技術和先進交互體驗的高端投影,運用「全景曲面投影技術」將信息反射到前風擋下黑區。
作為用戶最能感知的部分是,這樣的遠端顯示可以讓駕駛員在駕駛途中,不需要切換視角,一眼看清所有重要行車信息,況且車輛在原始設定上就給到了五類信息卡片讓用戶按照自己的駕駛習慣自由組合。
外觀內飾設計水平的全面優化,讓性能和駕控表現反而成了YU7比較「平淡」的一環。
雙電機四驅+101kWh三元鋰電池的高配版本最大馬力690 PS,峰值功率 508 kW,零百加速時間 3.23 秒,最高時速 253 km/h。100km/h-0 最短制動距離為33.9 m。
如果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今后銷量份額更大的后驅標準版和四驅Pro版本的話,前者零百加速時間5.88秒,后者4.27秒,不僅不會被貼上鬼火的標簽,還能換來835km和770km的超長續航能力。
而且從中配開始就能給到閉式雙腔空氣彈簧,支持5檔高度調節,最大上下調節范圍75mm,最大離地間隙為222mm。
個人觀感來說,YU7這次發布其實是略微保守的,但它接下來入市帶來的業內震動絕對要高過SU7,畢竟除了銷量遲遲上不來的蔚來以外,整個市場對于國產高端純電動持悲觀態度,認知普遍是「不理解30萬元的純電車要賣給誰」,迷茫之下,降價求量或者加上油箱才是正解,甘愿讓特斯拉一家獨大。
而SU7證明了,小米不屬于這個陣營。
甚至現在就可以武斷一點給出結論,不管有多少外界雜音和輿論阻力,YU7的爆賣都已成定局,并在2026年的某一個時間點超越Model Y,成為這個級別的無定語銷冠。
撰文|袁夢泉
圖片|網絡
編輯|白術
審校|蘭青青
本文版權由買車問問所有
轉載請聯系授權
版權聯系:maicheww@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