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作業,心里多少還是有點緊張。”在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手持搭載自研3nm芯片“玄戒O1”的小米15S Pro,聲音一度哽咽。這場被外界稱為“小米技術突圍戰”的發布會,不僅揭曉了十年磨一劍的國產高端芯片,更以首款SUV車型YU7的硬核實力,向全球銷量冠軍特斯拉Model Y發起全面挑戰。發布會后,“雷總:這車考個武大沒問題吧?”的網友調侃一度刷屏朋友圈,既是對雷軍武漢大學校友身份的幽默呼應,更折射出市場對小米汽車技術實力的高度期待。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的問世,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在核心算力領域與國際巨頭正面交鋒。這款3nm工藝芯片集成190億晶體管,算力突破300萬,GPU動態調度技術可實時優化能耗,為YU7的智能駕駛系統提供“類人思考”的底層支撐。
雷軍坦言:“芯片是汽車進化的靈魂,沒有自主芯片,智能汽車永遠受制于人。”YU7搭載的Xiaomi Pilot 4.0系統,依托玄戒O1的算力,實現了三大突破:通過多模態傳感器融合,系統可識別冰雪、積水等復雜路況,并動態調整扭矩分配策略,學習駕駛員習慣后自動優化駕駛模式;新增“冰雪漂移輔助”功能,駕駛員可一鍵切換后驅/四驅動力分配,系統同步記錄操作數據,反向訓練算法模型;每月推送3項新功能,如自動泊車場景擴展、充電樁兼容性優化等,形成“用戶使用-數據反饋-算法升級”閉環。
作為Model Y最強勁的對手,YU7以“技術堆料+生態降維”組合拳重構競爭規則。搭載寧德時代麒麟5C超充電池的YU7,CLTC續航達835km(標準版)。值得一提的是車內16.1英寸旋轉屏搭載HyperOS系統,支持與米家2000+設備互聯,如離家自動關閉空調、車內語音控制掃地機器人等;生物識別聯動座艙,可依據駕駛員心率、體溫自動調節空調與座椅按摩模式,形成“人-車-家”無感體驗。
盡管小米尚未公布YU7最終售價,但其技術配置已釋放出對標Model Y的強烈信號。YU7將激光雷達、800V平臺從“選配”變為全系標配,倒逼行業成本下探;小米通過“硬件微利+生態服務”模式,以車載應用分成、智能家居聯動收益對沖造車成本,而特斯拉仍依賴單車銷售;Xiaomi Pilot 4.0針對中國復雜路況優化,城市NOA覆蓋率已達95%,反觀FSD因數據合規問題在華功能受限。
然而,技術光環下的現實考題依然嚴峻。北京亦莊工廠月產能僅2萬輛,YU7預售首日訂單破4萬,交付周期恐延長至6個月,若無法快速爬坡,用戶可能轉向Model Y;SU7碳纖維風道裝飾爭議、賽道模式“考試解鎖”等事件,暴露出互聯網思維與汽車產業規律的沖突,品牌修復需時間;特斯拉超充網絡覆蓋90%發達國家,而小米海外渠道尚未成型,短期難撼動Model Y的全球霸主地位。
雷軍的哽咽,不僅是為十年造芯路的感慨,更是對汽車產業變革的宣言。當網友用“考武大”的戲謔比喻小米汽車的進階之路時,背后實則是中國智能電動車產業鏈從追趕者向定義者蛻變的集體期待。YU7與玄戒O1的組合,標志著競爭焦點從“參數內卷”轉向“技術定義權”爭奪。若小米能跨越產能與口碑的鴻溝,這場中國車企的“技術大考”,或將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體系重構的起點。
封面新聞記者 黃明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