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刷到了一個新聞,讓人心情沉重。
杭州9歲天才棋手小朱,長期遭受父親家暴。
不堪忍耐之下,他選擇了跳樓自殺。
提起小朱,認識他的人無不遺憾。
如果不是有一個人渣父親,他本有著美好的未來。
自幼,他就在圍棋方面展現出了過人天賦。
7歲時,他在號稱“圍棋高考”的爛柯杯上嶄露頭角。
同年,以屢戰屢勝的碾壓式戰績奪得全國少兒圍棋冠軍。
9歲時,他的水平已經達到了業余六段。
這是普通棋手要用十幾年才能達到的水平,說一句天才,絲毫不為過。
因為在圍棋界天賦過人,他被杭州智力運動中等專業學校破格錄取。
不幸的是,他有一個暴力爸爸。
據知情網友透露,小朱爸爸是離異帶娃。
前妻跟他離婚,就是因為受不了家暴。
離婚時,前妻帶不走兒子,這才把兒子留在他身邊。
這種說法不一定真實,但小朱爸爸對小朱的暴力行為,是實打實的。
普通家庭出一個這樣的天才棋手兒子,怕是做夢都會笑醒。
但小朱爸爸并不這樣想。
只要小朱比賽沒有發揮好,就對他拳打腳踢。
小朱爸爸是典型自己普普通通,卻要求兒子出人頭地,事事做到完美。
他的朋友圈,都是小朱比賽時獲獎的照片。
可仔細看這些朋友圈,就會發現小朱身上布滿了傷痕,臉上沒有任何開心的神色。
但小朱爸爸從不在意這些,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樂呵呵地說:
“以后要是不乖,我就揍你。”
事實上,這些年他的確是這么做的。
悲劇發生在2025年,“明仕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上。
5月19號,小朱比賽時,輸掉了一局棋。
公眾場合上,爸爸對著他破口大罵,還對他拳打腳踢。
瘦弱的小朱疼得不敢吱聲,躺在地上爬不起來。
不少家長上前勸阻,但小朱爸爸充耳不聞。
直到保安介入,才制止了這場暴行。
諷刺的是,這場比賽,朱宏鑫最終拿下了第一名。
晚上八點多鐘,小朱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目前,小朱爸爸已被帶走調查。
寫到這里的時候,感到一陣窒息。
小朱自記事起,就被爸爸殘忍虐待,沒有體會過半分親人之間的溫情。
那個把他當成炫耀工具的爸爸,那個日日虐待他的爸爸,就是殺害他的罪魁禍首,要承擔百分之百的責任!
我不希望,只是幾聲嘆息,這件事就被抹平了。
我更不希望,小朱死得悄無聲息。
如果能夠證實小朱的死與虐待有關,我希望追究小朱爸爸的責任,讓這個人渣受到法律的制裁!
這讓我想到了前不久發生在遼寧的一件事。
4月1日,遼寧高中生于行健,從家中頂樓跳了下去,當場身亡。
臨終前,他的那句呼喊讓人揪心:
“媽媽,我疼,救我!”
他是奧賽天才選手,履歷優秀耀眼。
2022年,他拿下遼寧省信息學奧賽季軍;
2023年,他拿下全國青少年科技教學成果展示大賽總決賽金獎。
滿分500分,他考了497分,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
2024年,于行健上了高一,直接拿下全國青少年信奧競賽遼寧省第一名,入選省代表隊A類。
同年,又在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國賽上,拿下銀牌。
年少成名,風光無限。
可他為什么會選擇自殺?
看看小于爸爸的祭文,也許你就能明白了。
祭文里,他爸爸把兒子描述為靈童與魔丸的結合體。
兒子變成魔丸時,如同暴君,高高在上地藐視這個世界,還粗魯地對待最愛他的媽媽。
可小于為什么會叛逆?
他的夢想是天文攝影,卻被父母逼著每天12小時代碼訓練。
甚至到了凌晨三點,還在修改調試。
好累這兩個字,在朋友圈頻繁出現。
而這些,小于的父母都知道。
可他們還是覺得孩子不夠聽話,是無法無天的魔丸。
祭文最后,小于爸爸還用痛心的口吻說:
“哪怕你是魔丸,爸爸媽媽也會好好愛你。”
“這個世界不適合你,也不屬于你,祝愿你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
孩子用自我獻祭換取父母的認可,但父母對孩子的痛苦視而不見,甚至還把孩子的自殺理解為尋找適合自己的世界。
真的太殘忍了。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類悲劇從未停止過。
湖北神童覃瑤,4歲跳級上小學,12歲考入重點高中。
之所以這么拼命,是因為母親對她的要求非常苛刻。
嚴格限制她的社交,任何一個與她過于親近的同學都會被母親約談、干預。
除此之外,覃瑤還被母親要求站著上課,說是這樣才能保持專注。
這樣一來,覃瑤沒有任何朋友,也失去了社交能力。
她每天就像是一個不斷旋轉的陀螺,轉啊轉。
14歲那年,高中的學習壓力以及青春期的困擾,讓她無法承受。
盡管學習依舊優異,但她卻感到孤獨和迷茫。
最終,覃瑤選擇跳河自盡。
還有那個在美國埃默里上大學的張一得。
8歲就能獨自操辦百人宴會,還能抽出時間考取紅十字會義務急救證書,參與紅十字會的公益行動。
18歲那年,他以將近滿分的成績考入美國埃默里大學。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天才少年,會在埃默里大學求學期間自殺,悲慘離世。
這一切,更是有跡可循。
張一得的父親是知名育兒博主。
曾辭職陪讀,家里收入低,父親就賣房眾籌學費,用20萬張照片記錄兒子的成長。
賣房眾籌學費,還是全世界可見,這對孩子來說,心中的委屈和羞恥可想而知。
張一得在留學申請書中,明確表示:
“我討厭這種生活,我的童年充滿羞恥,我害怕與富家子弟對比。”
父親打造的“完美人設”,最終成了兒子的精神牢籠。
這些年輕生命的消逝,印證了心理學家的警告:
“當孩子為父母而活時,他們的生命力早已被抽干。”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家長開始將孩子的一生當成自己的游戲。
他們會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卻忽視了教育最本質的目的:
是培養完整的人。
正如朱宏鑫的父親,孩子的圍棋天賦,是他炫耀的資本。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甚至用暴力手段維持訓練強度,最終將孩子逼上絕路。
這種行為,在法律層面已構成虐待罪。
面對愈演愈烈的 “雞娃” 悲劇,法律必須成為保護未成年人的最后防線。
對于屢教不改的監護人,強烈要求撤銷對方的監護人資格。
如果家里沒有其他親人,則由專業機構接管。
就好比陜西那個13歲的小女孩,長期被父親家暴。
最嚴重的時候,持刀追趕家人。
小女孩向檢察官打電話求助:
“檢察官阿姨,我的媽媽去世了,爸爸太可怕,我能換個爸爸嗎?”
孩子恐懼的聲音,讓人心酸。
最終,檢察院撤銷了女孩爸爸的監護人資格。
目前,爺爺是小女孩的監護人。
這才是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方式,希望每個地區都能夠借鑒。
當我們為小朱、于行健等少年的離世痛心時,更應深刻反思:
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完美的機器,而是塑造完整的人。
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需要重拾對生命的敬畏,讓教育回歸本質,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滋養、人格的塑造和生命的喚醒。
正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