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下完最后一盤棋。
5月19日晚,杭州一處棋院內,訓練室的燈光熄滅,一盤未完的棋局靜靜擺放。
9歲的朱某某,這個被父親視為"逆天改命"棋子的圍棋天才,選擇用跳樓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
在圍棋中有一種戰術叫"棄子",而朱某某最后選擇"棄局"—— 他把自己當作了父親人生的棄子。
有些棋局,贏的是冠軍;有些棋局,輸的是命。
朱某某的遭遇勾起了我塵封的記憶。
兒時,我也曾有一個美術夢,常常趴在桌上涂涂畫畫。
可父親覺得學美術沒出息,硬是把我送進了圍棋班。
每次下棋輸了,我都會挨一頓打。
父親憤怒的臉,如同一個噩夢纏繞著我。
我漸漸厭惡起圍棋,它不再是一種樂趣,而成了恐懼的源泉。
"媽媽,我能不能不下棋了,我想學畫畫。"
我小心翼翼地詢問,卻換來一記耳光。
"你要是再沒出息,我就打斷你的腿!"父親的咆哮響徹房間。
最后,我逃一般地離開了家,再也沒碰過圍棋。
我的夢想,連同童年的快樂,一起葬送在了父親的高壓下。
在北京,一位著名的圍棋教練對我說:"那些整天打罵孩子的家長,大多都是失敗者。他們自己沒本事,就指望孩子出人頭地。孩子成績好了是他們的榮耀,成績不好就是他們的恥辱。這哪是為孩子好,分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些父母就像溺水者,拼命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他們的"成功學"只有一條:不擇手段逼孩子成才。
他們口中的"為你好",背后卻是"你不能讓我丟臉"。
據一項心理調查,在青少年自殺案例中,87% 的孩子遭受過家長的言語暴力,65% 的孩子經歷過肢體虐待。
在這些家長眼里,孩子不再是血肉之軀,而成了他們炫耀的資本,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如果朱某某在法國長大,他的遭遇或許會大不相同。
在法國,虐待兒童是嚴重的刑事犯罪,最高可判處30年監禁。
警察往往在接到舉報的24小時內介入。
心理醫生會對孩子進行評估,如果發現虐待證據,施暴者將立即被拘捕。
法院會強制讓施暴者接受心理治療,剝奪其監護權。
這一切,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如果朱某某的父親在法國,他可能還沒來得及再次抬手,就已經被警察"圍剿"。
法律會成為保護朱某某的盾,讓他不再恐懼"輸棋"的后果。
一位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告訴我:"在很多家暴案例中,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輸不起'。他們輸不起面子,輸不起孩子的未來,也輸不起內心的恐懼。"
這些父母眼中只有成敗,心中只有得失。
他們不允許孩子犯錯,因為那似乎就意味著家庭前途的破滅。
于是,他們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一次次打擊孩子的自尊。
殊不知,真正的教育不是逼孩子"贏",而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輸"。
輸棋后能從容地總結經驗教訓,這比贏棋更可貴。
而父母的失控與暴力,只會讓孩子的心變得越來越"輸不起"。
在浙江,有一位圍棋老師嘗試用"賞識教育"代替"懲罰教育"。
他與孩子約定,每當在比賽中獲勝,就獎勵孩子一次"向老師提問"的機會。
而當孩子輸了棋,他會給予鼓勵,并耐心講解敗著的原因。
漸漸地,孩子不再將輸贏看得那么重,而是更專注于享受下棋的樂趣。
這位老師說:"教育的真諦不在于逼多少分,而在于喚醒孩子內心的力量。當一個孩子有了自信和勇氣,他就擁有了成長的底氣。"
這或許是化解教育暴力的一劑良方。
網友紛紛為可憐的孩子感到痛心:
"看完朱某某的新聞,我驚覺原來暴力不只存在于成人世界,更存在于無助的孩子身邊。"
"作為父母,你有改變孩子命運的能力,但你無權決定孩子的命運。"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盞燈,而不是一把刀。它應該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而不是逼孩子走上絕路。"
圍棋大師聶衛平說:"下棋要學會'不戰而勝'的境界。"
教育又何嘗不是?我們要用愛與耐心開導孩子,用欣賞和鼓勵培養孩子,而不是用拳頭"逼"孩子就范。
正如詩人泰戈爾所言:"孩子來到人間,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是為了完成他的使命。"
朱某某的使命,本不該以悲劇收場。
他本可以執白子,在寬廣的天地里,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美妙的局面。
可惜,他的人生被父親一手"黑"掉了。
但愿經此慘劇,更多孩子能重拾希望,在陽光下無懼地成長。
因為最好的教育,不是逼孩子"贏在起跑線",而是讓孩子享受奔跑的快樂。
感謝您讀到最后。這里是羅曉曉說事,點擊關注。社會百態、人間冷暖!傳播社會信息,傳遞正能量。
希望可以點個“贊”+“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