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魏銀科
2025年5月22日晚,在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帶著標志性的 “Are you OK” 笑容,揭開了小米汽車第二款戰略車型YU7的神秘面紗。作為SU7的“同門兄弟”,YU7在技術層面實現了全方位升級。這款中大型純電SUV以“御風而行”為理念,從設計美學、三電系統到智能架構均展現出小米對高端市場的深度布局。
SU7連續三個月蟬聯
2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銷量冠軍
在正式發布YU7前,雷軍拋出了一個震撼數據:作為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截至2025 年4 月,SU7系列累計交付量突破25.8萬輛,其中4月單月交付2.8萬輛,連續三個月蟬聯2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銷量冠軍。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新勢力品牌首款車型的交付紀錄,更標志著小米成功躋身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
SU7的熱銷得益于其精準的產品定位:21.59 萬元的起售價與特斯拉 Model 3形成直接競爭,而搭載的800V高壓平臺、2200MPa超強鋼車身以及Xiaomi Pilot 3.0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在性能與安全層面實現了對傳統燃油車的降維打擊。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通過“硬件 + 生態”的商業模式創新,將 SU7 打造成連接手機、家居的智能終端,這種生態協同效應成為其區別于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
雷軍眼中的YU7:
百年汽車工業沉淀下來的豪華設計
外觀上,YU7延續小米SU7風格并創新,4999×1996×1600mm車身搭配3米軸距。鏤空水滴大燈嵌入風道,實現180超廣角照明。電動內翻門把手儀式感十足,3.11㎡蚌式鋁機蓋無分縫,下藏141L電動前備箱,還可選275mm后寬胎。經40 + 組風阻優化,風阻系數低至 0.245。有寶石綠、熔巖橙等多個配色。
性能上,三個版本全系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Max版搭載101.7kWh電池,CLTC續航760km,最大馬力690PS,零百加速3.23s。小米超級電機V6S PLUS最高轉速22000rpm,峰值功率288kW。底盤標配連續阻尼可變減震器與五檔調節閉式雙腔空簧,駕乘體驗好。
內飾簡約通透,三種配色可選。主副駕零重力座椅支持10點式按摩,后排座椅電動無極調節。1.1m天際屏、6.68英寸可移動后排控制屏,科技感拉滿。高頻接觸內飾100%軟包獲OEKO-TEX一級認證,Nappa牛皮座椅觸感細膩。
安全方面,2200MPa超強鋼、四門防撞梁與內嵌防滾架保駕護航,全系激光雷達與4D毫米波雷達等配置,駕駛安全有保障。
十九萬九不可能
售價“三十幾萬合理”
發布會上,雷軍明確否認YU7售價19.9萬元的猜測,“不要這么想,不可能的,對標Model Y的配置,沒有三十幾萬絕對下不了臺的。”從核心配置對比看,這一定價邏輯基于技術成本與產品定位的深度考量。
Model Y后驅版(26.39萬元)搭載60kWh電池,CLTC續航545km,僅支持400V充電平臺,且未配備激光雷達。反觀YU7標準版,雖為入門版卻全系標配 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96.3kWh電池(CLTC續835km),續航多290km,充電效率提升40%(15分鐘補能200km VS Model Y的120km)。更關鍵的是,YU7 標準版標配1顆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及700TOPS算力的英偉達Thor芯片,而Model Y需選裝FSD芯片才能實現基礎智駕功能。考慮到小米品牌溢價略低于特斯拉,YU7標準版以25萬-26萬元定價,既規避低價紅海競爭,又以“續航 + 智駕硬件”雙重優勢形成降維打擊。
Model Y長續航版(31.39 萬元)續航660km,雙電機455馬力,零百加速5.0秒,無空氣懸架及激光雷達。YU7 Pro版同樣搭載96.3kWh電池,續航 770km(多出110km),雙電機612 馬力,零百加速3.9 秒(快1.1秒),并標配連續阻尼可變減震器與五檔調節空簧(Model Y 需選裝空氣懸架,加價4.5萬元)。智駕硬件上,Pro 版與標準版一致,而 Model Y 長續航版仍依賴視覺方案,復雜路況識別率比YU7低25%。參考蔚來ES6性能版(36.8萬元)與 Model Y的價差,YU7 Pro版以28萬-30萬元定價,既保留3萬-4萬元價格優勢,又通過“性能 + 底盤 + 智駕”三重升級,精準圈粉注重操控與舒適性的中產用戶。
Model Y高性能版(36.39萬元)續航 615km,馬力486PS,零百加速3.7秒,無激光雷達及高端內飾。YU7 Max版搭載101.7kWh電池(續航760km),馬力690PS,零百加速3.23秒(快0.47 秒),標配 2200MPa超強鋼車身、Nappa真皮座椅(帶10點按摩)及1.1米天際屏交互系統。其核心優勢在于“性能天花板 + 豪華滿配”:3.23 秒加速超越保時捷 Macan Electric(3.5 秒),760km續航比 Model Y高性能版多出145km,激光雷達 + Thor芯片的智駕方案在雨霧天氣識別率提升 30%。對比理想 L7 Max 版(33.98萬元,增程式無純電高性能)和蔚來 EC7 性能版(41.8 萬元),YU7 Max版以35萬-38萬元定價,既能覆蓋30萬-40萬元豪華純電 SUV 真空區,又通過“小米人車家生態”(支持手機無縫互聯、智能家居控制)構建差異化壁壘。
YU7的定價核心在于“標配即 Model Y 高配”:激光雷達(Model Y無)、800V 平臺(Model Y為400V)、空氣懸架(Model Y需選裝)等配置,使單車硬件成本比 Model Y高出 8萬-10萬元。但小米通過規模效應(共享SU7供應鏈)與生態反哺(車機系統拉動手機銷量),將起售價控制在25萬元級,比 Model Y 同配置版本低5萬-8萬元。
7月上市后,YU7能否以 “硬件堆料 + 生態賦能”打破 Model Y的價格神話,將成為新能源SUV市場的關鍵變量。
逆風突圍的可能性:
產能與口碑決定成敗
根據中國商報等媒體調查,二手平臺上出現大量代搶服務,費用從800元到2萬元不等,賣家宣稱掌握“外掛軟件”或“工廠內部F碼” 可優先提車。部分賣家甚至偽造成功購車截圖,聲稱通過“生態鏈合作渠道”獲得優先資格,要求買家提供個人信息并支付高額費用。
對此,小米官方已多次明確回應: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內部F碼或優先購車機制。小米汽車工作人員強調,所有訂單必須通過官方App或小程序完成,鎖單后無法更改購車人姓名,第三方代搶可能導致訂單被系統判定為異常交易而取消。雷軍在回應小米SU7的相關問題時曾強調,官方從未開啟盲訂通道,禁止任何合作方或個人私自收取訂金,并將嚴格核查試駕預約信息。
小米YU7能否復制SU7的成功?答案取決于幾個關鍵變量:
北京亦莊工廠二期將于7月投產,初期月產能1.5萬臺,年底目標提升至 5萬臺。但當前 SU7 仍有18萬臺未交付訂單,若產能分配不均,可能導致YU7交付周期過長,影響用戶購買意愿。小米需在消化 SU7 訂單與保障 YU7 供應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可能重蹈「銷量不愁、交付愁」的覆轍。
根據《2025年4月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排行榜》數據,小米汽車的交付能力依舊經受著考驗,以小米SU7標準版為例,下單后的交付周期為42周—45周。部分用戶因供應鏈調整導致交付延期 1-3 個月,深圳等地甚至出現車主集體維權事件。這反映出 SU7 產能爬坡仍未完全解決,交付壓力客觀存在。小米需通過提升品控與售后服務重建消費者信心。
盡管雷軍否認19.9萬元定價,但市場對YU7的心理預期集中在25萬-30萬元區間。若定價貼近Model Y,YU7可憑借配置優勢直接沖擊特斯拉基本盤;若下探至25萬元以下,可能引發中高端市場“價格地震”。這本質上是小米在品牌價值與市場份額間的平衡術——用技術配置彌補品牌溢價差距,以生態協同創造附加價值。
小米汽車的真正壁壘,在于其背后的“萬億生態帝國”。數據顯示,購買小米SU7的用戶,小米生態設備人均持有量提升2.3臺。首批小米SU7車主中,52% 為小米手機用戶,37% 同時購買智能家居套裝。當用戶為 “人車家無縫流轉”買單時,小米便構建起難以復制的競爭護城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