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趨勢正在加速,香港成為中概股的首選地。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385家,合計總市值超過9000億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在內的前50家中概股公司的市值占了95%。
5月21日,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舉行了一場“民營經濟新質躍遷的多維賦能”分享會。致同香港審計主管合伙人吳嘉江表示,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港市場已成為一種明顯趨勢。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中概股開放審計底稿,這與中國《數據安全法》存在合規方面的矛盾。盡管中美已達成“數據透明,境內檢查”協議,但美國SEC仍將329家中概股列入“預定退市名單”,半導體、AI等敏感行業企業面臨重點審查。在此背景下,70%的中概股已回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的“專項通道”,將審批周期縮短至3個月,并允許保留VIE架構,為中概股提供了融資便利,也成為其避險的重要選擇。
除了中概股回歸港股加速,在政策賦能下,制度創新也加速了“A+H”雙向擴容。5月20日,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完成“A+H”雙資本平臺布局。此次港股IPO募資356.572億港元,創下今年以來香港市場最大規模IPO紀錄。
吳嘉江表示,寧德時代成功登陸港交所,初始募資356億港元,在行使超額配股權后,總募資額更是超過400億港元。數據顯示,2025年1—4月已有19家企業完成上市,再加上寧德時代等企業,上市數量已超過2024年同期。目前,超過100家企業已遞表,預計香港資本市場將重回全球前三。
“當前香港資本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融資與發展平臺。”吳嘉江表示,從政策層面來看,自2024年起,多項舉措顯著加速了“A+H”上市進程。中國證監會大力支持內地行業龍頭赴港上市,香港聯交所積極優化審批流程,問詢周期大幅縮短,并推出了FINI結算平臺。港交所還降低了A股公司發行H股的門檻,對于市值超100億港元的“合資格A股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快了審批速度。同時,新增相關制度章節,允許生物科技、特專科技企業在無盈利的情況下上市,且降低了市值門檻。5月初,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允許相關企業保密遞表,有效保護了企業的商業機密。
吳嘉江總結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六大核心優勢:第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與紐約、倫敦齊名,在全球金融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第二,互聯互通機制完善:通過滬港通、深港通與內地資金緊密連接,極大地增強了市場流動性;第三,再融資便利靈活:企業上市6個月后即可再發新股,二次融資方式靈活,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資金支持;第四,政策支持力度大:國家與香港本地政策協同發力,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力;第五,人民幣離岸樞紐: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有力促進了跨境合作;第六,綠色金融發展領先:ESG債券發展成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針對計劃赴港上市的企業,吳嘉江提出了五點實用建議:第一,選擇合適上市模式: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H股、紅籌等上市形式;第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調整股東與董事會結構,提升財務透明度,以滿足上市要求和投資者期望;第三,精準評估上市條件:對照市值、盈利、現金流等要求,確保自身達標,提高上市成功率;第四,強化合規準備工作:提前開展全面的財務與法律盡調,規避潛在風險,確保上市進程順利;第五,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政策窗口,順應市場趨勢,加快上市進程。
吳嘉江強調,香港資本市場的政策紅利與國際化優勢,為內地企業尤其是新質生產力企業提供了高效融資與品牌升級的良好機遇,企業需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結合自身戰略規劃,牢牢把握赴港上市的黃金窗口期,實現更好的發展。
(作者 李曉丹)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李曉丹
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