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楊夏
隨著“寧王”寧德時代(03750.HK)登陸港交所,在時隔四年之后,港股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市場在年內重新登頂募資額全球第一。
在這背后,為順應全球經濟產業結構的轉變,港交所在多年前啟動了IPO制度改革,而中國證監會為支持企業赴港上市所推出的系列舉措,共同促成了港股IPO市場重回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IPO市場的強勁勢頭或不止于此。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遞表港交所的企業數,達到了自2021年7月以來的月度新高。
在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生物科技和新經濟公司融資中心的期盼下,港交所仍在進一步“修煉內功”,通過增強市場流動性等措施,吸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進入港股市場。
兩地政策改革促企業赴港上市,港股生態逐步演變
港交所在多年前便逐步轉變發展理念,全面擁抱新經濟公司。從2018年以來,港交所更是率先推出“18A”“18C”(指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的第18A章、第18C章)等創新上市規則,積極引入“硬科技”和生物醫藥公司。
目前,港股市場已有依托“18A”規則成功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70家,以及依托“18C”規則上市的特專科技企業3家。港股市場生態也隨之逐步發生變化,港交所的數據顯示,新上市規則實施后,新經濟公司的募資額占比從2018年的49%上升至2023年的72%。新經濟公司總市值占比也從2018年的2.7%大幅上升至2023年的24%。
在港交所IPO政策改革之外,中國證監會對企業赴港上市的支持,也是促使港交所重回全球IPO募資額首位的重要因素。
據國新網,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5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2023年3月31日起,境外上市新規正式實施,到現在兩年多,備案管理機制運行平穩,截至今年4月底,已經完成了242家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備案,這當中有83家為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制造等領域。
“證監會將會同跨部門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利用境內境外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為科技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嚴伯進表示。
港交所今年新股募資額已超過2023年全年,4月份遞表數創近4年來新高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21日,下同),港交所總共新上市23家公司,總共募資額653.2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35.29%和691.33%。具體到新股募資額,今年以來的金額已超越2023年全年,且2025年全年新股募資額也有望超越2022年的1046.22億元,以及2024年的881.47億元。
其中,寧德時代5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并開始上市交易,募集資金凈額約35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25.7億元),是今年目前以來全球最大的IPO募資額。5月23日,恒瑞醫藥(01276.HK)正式登陸港交所,其港股IPO發行價44.05港元/股,募集資金約99億港元(約合13億美元)。
從向港交所遞表的IPO公司數量來看,如今也掀起了近幾年以來最高的赴港IPO熱潮。
港交所官網顯示,今年以來總共已有144家公司遞表港交所,去年同期則僅有97家公司遞表港交所,今年以來遞表數同比增幅達近五成。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遞表港交所的公司數達到45家,這是時隔近4年,自2021年7月以來的月度新高。
此外,隨著港股二級市場回暖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港交所新股的回報情況也頗為不錯。
從港交所新股上市首日股價表現來看,今年以來港股上市的23家新股中,有14家上漲,占比超過六成。而在2024年全年,總共93家新股中有42家在上市首日上漲,占比為45.16%。尤其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也僅有綠茶集團(06831.HK)一家港交所新股在上市首日收盤破發。
在今年4月15日上市港交所的映恩生物-B(09606.HK),更是在上市首日大漲116.70%。
A股IPO節奏趨緩
與港股IPO市場的火熱不同,A股IPO市場從去年以來進入了低位運行階段。
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A股分別上市了432家、524家和428家新股,首發募資額分別為4778.66億元、5426.43億元和5868.86億元。A股IPO市場新股首發募資額不僅屢創歷史新高,而且上交所和深交所在2022年IPO融資額分別名列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到了2023年,A股IPO節奏進入趨緩階段。在這一年,A股市場新股數量和首發募資金額分別下降至313家和3565.39億元。但是,上交所和深交所仍舊為IPO融資額的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隨著IPO政策和外部情況的變化,2024年A股市場新股數量和首發募資額分別進一步下降至了100家和673.53億元,其中首發募資額更是創下了近10年新低。今年前四個月,A股市場新股數量由去年同期的35家上升至了37家,但首發募資額由去年同期的263.24億元進一步下降至了247.45億元。
隨之而來的是去年以來的A股市場IPO終止潮,一些原本擬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紛紛考慮轉向港股IPO。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近日就向記者表示,港交所IPO政策改革,讓一些在審的A股IPO公司都產生了興趣。“我們(公司)現在手上就有一些客戶,本來準備上市A股的,就轉到香港去(上市)了,這里面既有科技類公司,也有非科技類公司?!?/p>
港交所正進一步提升國際吸引力
根據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公告披露,其赴港上市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海外拓展戰略。寧德時代此前在路演中就反復提及,其上市募資目的是要積極擴大海外業務,要把募集資金的90%用于匈牙利工廠的建設,該新工廠建成后預計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另一家A股公司鈞達股份(02865.HK)針對赴港IPO事宜早前也曾表示,其募集資金將用于高效電池海外產能建設,海外市場拓展及海外銷售運營體系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及補充營運資金。
承接了如此多企業赴港上市的需求,港交所也在進一步“修煉內功”。
例如,針對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早在2023年8月2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就宣布,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如何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
而在去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也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條是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今年5月份,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將穩步推進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等對港合作各項措施。
這些舉措無疑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投資人涌入港交所市場。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