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腿、扶好、站穩了!”32歲的廣東小伙小白(化名)曾以為“自己永遠站不起來”。前段時間,高位截癱的他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接受微創脊髓電刺激治療后,成為新技術的受益者,重新站了起來!這項連《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都關注的前沿技術,究竟藏著怎樣的重生密碼?
高位截癱,年輕小伙臥床、失禁
因“脊髓硬膜血管瘤”嚴重損傷脊髓,小白年紀輕輕就高位截癱失去了行走和站立能力,只能臥床或依賴輪椅移動。他胸腰部及以下幾乎完全喪失運動能力,經評估,下肢肌力為0級、是完全性癱瘓,感覺評估勉強及格。除了經常出現肢體抽搐,大小便失禁更令他倍感焦慮,每隔幾小時就要使用尿管導尿,并依賴藥物輔助排便。此外,高位癱瘓的小白有很大幾率罹患繼發性疾病,危及他的年輕生命。
核磁共振和超聲下脊柱圖像
治療前脊髓損傷評定(ASIA)感覺評分78分、運動評分0分
脊髓損傷是由各種意外如車禍、跌落和椎管狹窄、脊髓炎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脊髓神經受損,這些重度肢體殘疾人受傷年齡基本集中在20-40歲,受傷后不僅面對終身癱瘓,同時還要承受如壓瘡、大小便失禁等數十種的并發癥。而且一旦被判定為完全性損傷,患者很可能終身都在輪椅上度過,不僅遭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更是難以承受,30多歲的小白曾是其中一員。
為了盡可能恢復功能,小白輾轉多家醫院求醫,進步卻不太明顯——下肢力量沒有明顯改善、無法脫離輪椅行動,疼痛、痙攣及膀胱、腸道功能障礙等并發癥依舊嚴重影響著小白的生活質量。
小白在多家醫院積極康復但收效甚微
中西醫結合,針灸針發揮新作用
來到廣醫二院康復科住院治療后,醫護團隊使用微創脊髓電刺激的新技術對小白進行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傳統脊髓電刺激需要在手術室麻醉下進行,風險大、費用高,而全新的微創脊髓電刺激則無痛無麻醉,通過超聲引導將臨時電極精準地植入患者脊柱附近體內,并給這個部位進行低頻電刺激治療,通過微弱電流的傳遞刺激脊髓恢復,既減少了患者的痛苦體驗,也極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微創無痛、精準有效是治療的最突出特點”,康復科主任陳艷教授介紹說,目前包括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研究認為,脊髓電刺激技術促進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主要與調節神經因子的表達與釋放,促進神經再生和修復和提高神經元興奮性,改善突觸傳導異常,以及調節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神經可塑性相關,并且臨床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印證。
開展脊髓電刺激這項新技術治療前,醫生團隊首先對小白進行了進行全面評估,詳細了解他的病史、脊柱結構和相關疾病、既往手術史,確保小白適合這項治療。
開始治療時,醫生先選擇合適的超聲探頭用于脊柱和硬膜外腔的精確成像,并選取適合的針灸針,確保其長度和直徑適合進入硬膜外。幫助小白適當調節體位使脊柱暴露良好,并通過超聲定位目標區域。
汪洋博士正在為小白使用超聲定位目標區域
醫生使用針灸針沿著超聲引導的軌跡進針,確認針尖位置,并根據治療需求調整針的位置。植針結束后,觀察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最后由內到外連接好負極-正極,設置好參數開始電刺激治療。據康復科醫生汪洋博士介紹,該技術使用傳統針刺手法,操作時醫生會根據超聲圖像小心翼翼不斷調整進針角度和深度,避免損傷神經或血管,因此整個治療過程只有類似蚊蟲叮咬感的微痛感,并無其他不適。
胡楠醫生正在為小白植入電極
小白接受脊髓電刺激治療
治療2個月,邁出“重啟人生”第一步
經過連續8周脊髓電刺激治療,小白的身體功能有了顯著改善:脊髓損傷感覺評分上升為112分滿分!運動評分由零分上升到8分。皮膚感覺由麻木轉為基本正常,就連原來感覺特別敏感和疼痛的胸背部也恢復了正常,疼痛正在遠離,小白的精神狀態明顯一天比一天更好。
治療后ASIA感覺評分滿分、運動評分8分
治療前小白完全不能站,治療2個月后,他已經可以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手扶雙杠站立,受傷后第一次離開了輪椅,這讓小白和家人看到了康復的希望。神奇的是,以前經常發作的雙腿抽筋現象完全消失,沒有了抽搐帶來的疼痛和折磨,小白能更好地投入到康復訓練中,大大促進了康復進度。更讓人高興的是,治療前依賴導尿管和藥物排尿,現在他已經能自己排尿。
小白的進步讓醫生團隊很驚喜,他也十分感激康復科團隊的治療,“原來以為今后要終身躺在病床上,謝謝你們讓我重新站起來了。”他眼角閃著淚花激動地說。家人看到他的進步也由衷地感到開心,“做夢也沒想到進步這么快!謝謝醫生,我們終于有了盼頭!”小白的康復讓家庭看到了希望。
科技向善
這項微創技術改寫"輪椅人生"
在我國,當前脊髓損傷患者超過370萬人,并且以每年9萬人的速度增長,他們不僅承受著身體的痛苦,更面臨著心理重建、社會融入和家庭經濟的多重壓力,許多人因無法適應傷殘后的生活,長期被困在輪椅和病床之間,失去工作、社交甚至親人的陪伴。
每個患者背后都有一個艱難的家庭,廣醫二院康復科的微創脊髓電刺激新技術正在讓這些家庭看到未來的希望。與傳統植入手術(創傷大、費用高、需麻醉)不同,這項非侵入性的技術,以針灸針的微創方式,無痛、無需麻醉即可完成治療,它不僅能緩解慢性疼痛、改善大小便功能,更能幫助中樞神經損傷(如脊髓損傷、中風)患者重獲肢體感知能力,為運動功能恢復打下基礎。更讓家庭安心的是,費用大大低于傳統方法,讓普通家庭也能可持續治療;治療可調節、可逆,患者能根據康復進度靈活調整方案,在必要時可以移除設備而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
已有患者通過該技術顯著改善感覺功能、減少抽筋疼痛,甚至重新學會站立。隨著研究和技術的進步,脊髓電刺激療法未來可能會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重要方法之一,康復科團隊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治療疾病,更是幫患者找回被奪走的生活。”希望這項技術惠及更多患者,幫助更多患者減輕家庭照護負擔、重獲就業能力、找回生命尊嚴。
來源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復科
編輯 | 廣醫二院融媒體中心
文章內容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用于公益傳播。對文章作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刪除。
—本文部分內容為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