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愛好者湘湘前幾天在上海日行兩萬步,蛋糕、月餅、面包、冰淇淋吃到“扶墻出”。關鍵是,一分錢沒花。哪里有這樣的好事?答案是國家會展中心。
5月19日至22日,第27屆中國國際焙烤展覽會Bakery China 2025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普通觀眾,湘湘把展會當作一場“試吃”盛宴。而更多的人,是帶著使命來的。他們從全國各地,甚至是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道而來,為的是在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焙烤專業商貿展會亮相,從而獲客。
也是這幾天,在距離國家會展中心35公里的新國際博覽中心,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家展商齊聚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上海),帶來了35萬款新產品。
上海的展會多、規模大、專業性強,早已眾所周知。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上海就舉辦了各類展會活動602個,“會展之都”實至名歸。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展會所激蕩的浪花。今年中秋節商超上架的新口味月餅,可能就源自原料供應商與食品加工廠商的一次洽談;讓法國人吃出“小時候的味道”的巧克力蝴蝶酥,也許是中國某家加工商為國際知名品牌做的最新研發出品。
而這一切之所以正在或即將發生,恰恰是因為這座城市所發揮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當資本、技術、人才、貨物、信息等資源要素在此流動、組合、分配,行業的上下游、橫縱面便自然在此相連。
做生意,還得從上海“上岸”
來到上海,就是為了把產品賣向全世界。從事雞肉制品生產的上市企業春雪食品,參加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上海)的目的很明確。5月19日開展首日,企業就與130余家專業采購商進行了洽談,包括國內的大潤發等商超,還有俄羅斯、英國、韓國的采購商。有16家客戶與企業在現場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大集團趕著來搶占市場,小企業也不甘落后。“我們興隆山楂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的山楂含糖量高,口感比低海拔地區偏甜,適口性好。用我們的山楂餡兒做山楂糕,味道有保障。”說起自家產品,瑞祥食品(興隆)有限公司的參展人員面露自豪。
瑞祥食品2021年在河北承德興隆縣的一個鄉鎮成立,員工只有20多人。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中國國際焙烤展覽會。在偌大的展廳里,他們的展位并不起眼,但帶來的冷凍糖葫蘆串頗受歡迎,這讓企業備受鼓舞。
他們堅信,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大的食品消費與供應鏈樞紐,也是中國食品工業最發達的區域,作為原料廠商,走向上海,就是走向了烘焙、飲料、餐飲企業等核心客戶。
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也讓外資企業看到了商機。在一家日資企業的展位,記者被粉色和紫色的土豆泥吸引,本以為是后期染色的,被工作人員“科普”后才知道,都是新品種的天然色,而這些土豆的產地是山東。
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在山東租了一塊地,頭幾年什么都沒種,還引來村民好奇的議論。土豆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有特定要求,等待實則是為了凈化土壤。最開始,這些土豆加工后會直接運回日本銷售,“但日本市場的需求畢竟有限,而我們又有核心的加工技術,賣給中國的烘焙、餐飲企業才是最有前景的選擇。”為此,企業在國內找到了一家代理多個日本食品企業的經銷商,其所在地就在上海閔行。
經銷商云集上海,外資食品企業的總部往往也設在上海。據上海海關統計,2024年全年上海市進出口總值4.2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2.45萬億元。要和中國做生意,還得從上海“上岸”,已成為海外食品企業的共識。
如何科學計算上海成本
兩個專業展會檔期相撞,上海悅采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盛牮選擇兵分兩路,研發和采購人員去焙烤展,自己坐鎮西雅展。“后者是國內食品行業展會中等級最高、類目最全的展覽,國外買手特別多,是我們上海企業必須抓住的客群。”
悅采芳前身為中華老字號上海黃天源糕團食品,在滬從事食品生產近30年。相比食品加工生產廠商,盛牮對悅采芳有更明確的定位——上海食品企業。
說起來,有人可能覺得在上海生產烘焙糕點很“瘋狂”,土地、人工成本高,哪有性價比?盛牮卻覺得,成本賬不應這么簡單地算。“在這里,我們能第一時間了解國際金融走勢、貨源行情和政策信息,從而做好供應鏈管控的關鍵決策,還能采購最先進的生產設備,與國內外研發機構面對面交流……每一項都指向降本增效。”
舉個例子。油脂是決定烘焙產品品質的核心原料,影響著生產成本和產品貨架期。悅采芳要時刻關注國際局勢和相關貿易政策,通過期貨和現貨兩種手段進行采購,該下手時就下手,該囤貨時就囤貨。比如近期已在著手采購年底發貨的烘焙西點制作所需的黃油。只有這樣,才能控制成本、穩定出貨,維持和國際大品牌長期合作。“從這個角度而言,上海企業必須保持高度敏銳,高度國際化,和一門心思做代工的工廠是不同的。”盛牮說。
上海企業的另一個特點,也是能夠贏得海外買手芳心的重要因素,是舍得在自動化設備上“砸錢”。拿悅采芳落地寶山楊行的現代化食品產業園來說,經過科學設計的一條生產線,一天運行10個小時可以出貨28000盒,效率遠高于靠人海戰術進行組裝的工廠。同時,園區具有國際權威歐盟BRCGS體系認證,還通過了BRC體系A級認證。后者是全球性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被稱為食品界的“國際通行證”。
由此可見,上海制造優勢顯著。食品行業如此,其他行業亦如此。2025年以來,上海工業經濟延續了2024年“V形”筑底回升的強勁勢頭。隨著上海“智造”力升級,還會帶動更多本地制造質效提升。
專業人才助力翻越“應用大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民生熱詞。隨著“國家喊咱減肥”話題出圈,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迅速站上風口。在焙烤展上,記者注意到許多以低GI為賣點的產品,原上風物用燕麥吐司預拌粉支撐的低GI燕麥吐司就是其中之一。
試吃前,原本做好了“比較難嚼”的準備,入口后卻發現并非如此。通常來說,高比例燕麥粉的應用面臨“幾座大山”,例如加工適應性差、面團結構弱、口感粗糙等。“我們的研發團隊拿到了燕麥酶解技術專利,通過生物酶定向修飾燕麥成分,從而顯著改善其加工性能,提升烘焙品質。”企業負責人揭秘。
源于瑞典的知名燕麥植物蛋白食品品牌Oatly,就是采用專利酶解工藝將燕麥轉化為營養液體食品,暢銷全球。歷時7年,從育種做起,原上風物研發團隊也在去年底通過專利燕麥酶解技術,實現了全谷物產品矩陣的成熟。記者了解到,企業的5萬畝自有燕麥種植基地位于山西和內蒙古,而研發中心就位于上海,研發團隊還拿到了新加坡的風投。
有人說,現代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上海,正是人才薈萃之地。細數上海知名高校,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都開設了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相關專業,研究合成生物學與酶設計、工業酶制劑、發酵工程等前沿領域,為行業輸送大量人才。
盛牮也提到,誰能找到蛋白質、生物代糖的優質供應商,誰就能在這場“低GI食品亂戰”中占得先機。掌握著先進萃取技術的生物蛋白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恰恰也集聚在上海。“近水樓臺,給強強聯手創造了更多機會。”
焙烤展上,記者還得知了一個信息,看起來技術含量不太高的冰淇淋制作,其實也大有講究。湖南長沙一家冰激凌企業的負責人錢生透露,店鋪所有員工上崗前都要先到上海,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培訓。在這里,他們能從全球知名冰淇淋設備制造商開設的“冰淇淋大學”中國分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意式冰淇淋師。
原標題:《上海兩大食品展落幕,激起的“浪花”在全球蕩漾》
欄目主編:周楠 題圖來源:吳越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吳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