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各類文件中都會提到“人工智能+”,千行百業都搞人工智能,其實做人工智能培訓的生意應該還是可以賺到錢的,畢竟,一次培訓1萬元,如果5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都做一次人工智能培訓,那就是50億的市場規模,中國能上臺給企業搞人工智能培訓的技術專家就算有1萬人,人均也有50萬的收入。所以,至少人工智能企業培訓肯定是個好生意。
最近看到理想汽車的一個特殊設計,打開它的輔助駕駛,它會屏幕上顯示出輔助駕駛的思考過程,這個有些類似Deepseek的思考過程,它會告訴人類駕駛者,輔助駕駛這個“果”的“因”,很少看到其他車企這樣做。搞人工智能的都明白,這叫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雖然駕駛者不大可能在駕駛狀態下有空看這些思考過程,但這個功能是汽車行業應用人工智能的正道,汽車是給人用的,不能搞“黑盒”人工智能。
去年以來,很多車企都在對外傳播中大談特談人工智能。比如吉利就說自己是全球少有的全域AI能力的科技公司。啥叫全域AI能力,我猜測是指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和售后服務都在應用人工智能,汽車等產品也在應用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都用人工智能,倒并不讓人吃驚,不在這些領域使用人工智能的汽車企業反而讓人吃驚。
作為消費者,我對車企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搞輔助駕駛、搞研產供銷服,并不在意,畢竟我還是信賴自己開車,我真正困惑的是,至今還沒有車企搞出來可以對話的車輛說明書感到吃驚。無論多么智能的汽車,如果車輛爆胎了,你也沒辦法通過對話,讓他告訴你該怎么自救,更遑論讓它自己配合你,把必要的DIY流程和裝備輔助你完成換輪胎等操作。所以,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語言模型,具備整車感知數據能力和控制能力的說明書,其實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但車企無力提供。說到底,車企的售后服務車輛檢測目前也還達不到這個階段,更遑論讓消費者使用。
我并不認為車企已經走在人工智能應用的正道上。過去20年,汽車行業曾經大談特談過汽車軟件,結果今天有盈利的汽車軟件公司嗎?別說汽車軟件公司,就是已經火了很多年的汽車智能網聯科技公司,有能盈利的嗎?如果連SaaS汽車軟件都沒有能夠規?;模噯柛闫囆袠I的人工智能,如何盈利呢?
對于搞純市場化商業的,娃娃的學業、女人的臉蛋、老人的壽命、男人的雄風,是不變的主題,其他方面想賺錢都很難。人工智能應用要想賺錢,也逃不掉這幾個領域。對于汽車行業而言,冰箱彩電大沙發都是賣硬件,在車上能盈利的軟件,主要是給孩子的收費視頻應用。能夠幫助孩子學習的人工智能,家長才舍得花錢。車輛是不是應用和解決孩子學業問題的場景,這個不用多說。女性的AI美顏、老人的AI問診,這些都已經有收費應用,是否能用到車上,自然會有人研究。至于男人的雄風,這個不是車企可以碰的領域,只能免談。
雖然有人說用戶會為輔助駕駛的軟件付費,所以,人工智能可以變現,我認為這個可以再等等,不是說特斯拉、華為現在收到了錢,它們就可以一直收到錢。人工智能在汽車行業上應用的正道是什么,得考慮做人工智能研發和服務的公司,它怎么活下來。如果大多數汽車軟件公司都活不下來,你告訴我汽車人工智能公司就可以活下來,我是理解不了的。作為一項技術,先解決車主的剛性需求,讓產品能解決車主最迫切的問題,和用戶一起創造有效需求,這才有效技術。未來的汽車,一定可以實現機器人駕駛的,這個我是相信的,但從事這項事業的企業如何盈利,如何活到目標實現的那一天,這是最現實的產業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