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麥漸黃,養生正當時。”5月21日正午,徐匯核心智慧園里一場健康之旅悄然啟幕。隨著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氣功研究所等機構與徐匯區楓林街道共同為“四季健康節氣”大篷車進園區項目揭牌,這場融合中醫養生、非遺手作與音樂療愈的“午間一小時”體驗,為白領們打開了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交織的健康新場景。
上海音樂學院的民樂live秀帶來音樂療愈
中醫+黑科技 身心輕松從這里開始
活動現場最熱鬧的當數中醫診療區。龍華醫院的專家們搭著脈枕,一邊詢問白領們的日常作息,一邊對照小滿“祛濕健脾”的節氣特點,開出“飲食宜清淡、運動避酷暑”的養生方。“您舌苔偏厚,最近可以多喝赤小豆薏米粥。”醫生的話音剛落,旁邊等待的白領們紛紛掏出手機記錄。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的醫師則化身“解壓能手”,銀針刺入肩井穴的瞬間,一位長期伏案的程序員直呼“肩膀一下子松了”。
龍華醫院攤位前排長隊
在中醫診療區對面,一場“黑科技”與傳統民樂的跨界演出上演。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發布的《小滿》AI音樂,以麥田風聲、流水潺潺為靈感,通過算法生成專屬療愈音波。白領們戴上耳機,閉眼靠在折疊椅上,眉頭逐漸舒展——有人說“仿佛聞到了麥香”,有人笑稱“給大腦做了個‘馬殺雞’”。
非遺手作區:傳統文化“活”起來
“咔嚓咔嚓”的剪紙聲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上海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石勤玲手持紅紙,三折兩剪,一幅“麥浪翻滾”圖躍然掌心。白領們圍坐在長桌前,跟著學剪“小滿麥穗”,有人舉著自己的“處女作”拍照發朋友圈:“原來非遺離我們這么近!”
體驗一把“上海剪紙”
端午香囊手作區則飄來陣陣艾草香。布料、針線、艾草包擺了滿滿一桌,白領們穿針引線,把祝福縫進香囊。“這個比買的香包更有意義,放在辦公室還能驅蚊。”一位年輕媽媽仔細地給香囊收口,打算下班后送給孩子。
流量變“留量”,園區商業添活力
活動現場的熱鬧勁兒也蔓延到了周邊商戶。園區咖啡店推出“小滿特調”茶飲,面包房擺上了艾草青團,健身房也趁機推出“肩頸放松課”體驗券。“平時中午園區里人不多,今天好多人逛完活動就來買咖啡。”咖啡店店員一邊忙著制作飲品一邊說。數據顯示,活動期間園區內餐飲、零售店鋪客流量都較平日有所增長,文化流量正悄然轉化為消費增量。
職場人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這場持續2小時的“快閃”活動,不僅是楓林街道健康街區品牌的升級嘗試,更開創了“園區+健康+文化”的跨界模式。據了解,大篷車接下來將開進楓林國際、越界等園區,把節氣養生理念與更多元的文化體驗帶到職場人身邊,讓傳統智慧成為都市生活的“健康合伙人”。
記者:王永娟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