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徐超 通訊員 仝蒙田/文圖
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感知節氣智慧,鄭州高新區外國語小學以“物至于此,小得盈滿”為主題,分學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二十四節氣之小滿”實踐課程。同學們在觀察、勞作與思辨中,既領略了自然之美,也感悟了“謙受益,滿招損”的深刻哲理。
隊會課上,中隊輔導員帶領同學們了解了小滿節氣的有關知識,以及這一節氣的習俗。師生共同探討小滿在農業生產與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節氣之間生生不息的更替。
小滿探索記——尋覓身邊的小確幸
一、二年級的小嫩芽們化身“探索小達人”,在校園里尋找“小滿”的痕跡——石榴花初綻、海棠果青澀,就連風中搖曳的麥穗也成了他們的“寶藏”。孩子們用畫筆記錄眼中的小滿,并制作“小滿心愿卡”,分享生活中的“小滿足”:“我學會了跳繩!”“媽媽夸我吃飯不挑食了!”一張張童趣盎然的卡片,裝點了班級的“小滿角”,傳遞著純真的喜悅。
小滿勞作經——知行相濟,珍視所得
三四年級的課堂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小滿時節,農民伯伯正忙著收獲與播種,同學們則學習“小滿三候”“祭車神”等民俗,在“節氣知識挑戰賽”中踴躍搶答;隨后動手播種小菜苗、整理教室小花園,在汗水中感受“粒粒皆辛苦”。通過實踐,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紛紛承諾要做“光盤小衛士”。
小滿悟思錄——謙益持滿,逐光前行
“小滿未滿,恰到好處”,五、六年級的石榴果們圍繞“小滿未滿”展開深度研討。從歐陽修的詩句到“滿招損,謙受益”的典故,一場關于“人生是否應追求‘大滿’”的辯論激烈展開。課后,同學們還發起校園“光盤行動”,用調研數據和創意標語呼吁節約糧食。
物至于此,小得盈滿。本次“小滿”課程將自然觀察、勞動實踐與哲理思辨相結合,讓節氣教育“活”了起來,不僅使孩子們讀懂時令,更教會他們用謙遜、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外國語小學將繼續以二十四節氣為載體,開展浸潤式傳統文化教育,培育兼具文化自信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好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