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23日電 (丁思 田鵬鶴)5月21日至23日,以“守護絲路遺產·鍛造大國工匠”為主題的西北四省(區)文物保護工匠技能競賽暨甘肅省第一屆文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在甘肅蘭州舉行,來自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省(區)的百余名文物修復領域的能工巧匠同臺競技。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彭馨致辭時表示,西北四省(區)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底蘊多彩、文物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四省(區)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默默耕耘,鑄就了讓文博人引以為傲的“莫高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扎根隴原、無私奉獻。本次競賽既是一場技藝的比拼,更是一次文化傳承與交流的盛會。
圖為參賽選手進行金屬文物修復競賽項目。九美旦增 攝
本次競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共有來自西北四省(區)文博單位,有關企業、高校、職業院校的100余名選手報名參賽。競賽分理論考核、實操競賽兩部分,理論考核采用計算機答題方式進行,實操競賽由參賽選手抽簽選定工位,在規定考核時間內完成相應實際操作。競賽采用百分制計分,其中理論考核占20%,實操部分占80%,最終成績為兩部分分數總和。
西北四省(區)文物保護工匠技能競賽由甘肅省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主辦,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商店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古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比賽設木作文物修復、泥瓦作文物修復、陶瓷文物修復、金屬文物修復、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和考古勘探等6個競賽項目,每個項目各設一、二、三等獎,名額分別為1名、2名、3名。
甘肅省第一屆文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由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總工會主辦,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商店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文物局工會、甘肅古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比賽設木作文物修復、泥瓦作文物修復、陶瓷文物修復、金屬文物修復、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壁畫文物修復和考古勘探等7個競賽項目,每個項目各設金、銀、銅牌獎各1名,優勝獎若干名。
圖為開幕式現場。九美旦增 攝
本次比賽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據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薛亞東介紹,目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設有文物修復與保護、石窟寺保護技術兩個與文物相關的專業。其中,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于2019年正式開設,填補了甘肅省在該專業職業教育領域的空白;石窟寺保護技術專業于2021年開辦,是全國首批開設該專業的5所院校之一。
隨著“考古文博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年輕力量涌入文物修復和考古勘探發掘一線。對此,薛亞東表示,要引導學生投入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習,關鍵要讓他們從“看熱鬧”轉向“學門道”。作為職業院校,首先會通過專業導論課、行業大師講座,讓學生認識到文物保護不僅是“修舊如舊”的手藝,更是守護文明根脈的使命。其次,要強化實踐場景育人,依托校內實驗室、實訓室,讓學生們在接觸古籍修復、陶器修復等真實任務中,感受專業魅力。
圖為參賽選手進行壁畫文物修復競賽項目。九美旦增 攝
敦煌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郭青林表示,文物保護非一人之力、一時之功可達,它需要政策有力扶持、科技創新賦能、公眾廣泛參與,更需要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團結協作、接續奮斗、薪火相傳。期望通過競賽,激發年輕人對文物的熱愛,鼓勵他們踴躍投身文化遺產守護行列,為文物保護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據了解,舉辦西北四省(區)文物保護工匠技能競賽暨甘肅省第一屆文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鍛造一批技藝精湛、作風過硬的文物保護修復與考古技能人才隊伍,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續傳承。(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